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4362554
大小:78.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0-21
《《旅游文化学》课程说明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旅游文化学》课程说明书一、主讲教师信息姓名程俊峰性别男学历硕士职称讲师研究方向旅游地理和旅游文化工作单位历史文化学院讲授课程旅游地理学、旅游文化学、餐饮文化联系电话13153801715电子信箱chengjunfeng@lcu.edu.cn二、课程信息课程名称中文旅游文化学先修课程旅游学英文TouristCulture课程性质专业核心课学时/学分48/3授课范围旅游管理专业2009级本科4、5班,专科1、2班授课时间和地点周一5-7节:2-201室;人数限制160课程简介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第一章绪论;第二章旅游文化的内涵;第三章旅游文化的属性和功能;第四章
2、旅游消费文化;第五章旅游跨文化交流;第六章旅游文化研究的难题及未来发展。三、教学资源指定教材谢元鲁•旅游地理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参考文献[1]谢贵安.旅游文化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2]马波.现代旅游文化学•青岛出版社.1998年⑶王德刚:试论旅游文化的概念和内涵•桂林旅游专科学校学报.1999.4[4]喻学才.旅游文化.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4[5]沈祖祥.旅游文化概论.福建人民岀版社.1999[6]李伟.旅游文化学.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教学网站四、教学信息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让学生掌握旅游文化的内涵、特征、功能,明确旅游文
3、化的研究对象和内容及其研究框架,了解国内外旅游文化研究的进展情况,从消费文化的角度深入领悟和把握旅游文化的实质以及其在跨文化交流过程屮的作用和意义。教学进度(以周为单位)课堂讲授实验、实习、作业、课外阅读及参考文献等教学内容摘要(章节名称、讲述的内容提要,课堂讨论的题目等)内容及时间、地点第1周第一章绪论(9学时)§1.1旅游现象的文化学审视1.1.1对旅游的理解和再认识1.1.2现代旅游的文化学内涵第2周§1.2旅游文化的概念、特征和结构1.2.1旅游文化概念讨论1.2.2旅游文化的特征思考:对旅游的理解和再认识第3周§1.3旅游文化的休系、研究框架和内容1
4、.3.1旅游文化研究的多位视角1.3.2从运用需求确定旅游文化研究的方向1.3.3构建一个旅游文化的理论框架§1・4旅游文化研究进展回顾思考:对旅游文化的理解和认识第4周第二章旅游文化的内涵(6学时)§2.1旅游现象的文化意义2.1.1旅游现象的文化表征2.1.2旅游是一种文化生活方式2.1.2旅游是一种文化休闲活动2.1.3旅游是一种文化创造活动第5周§2.2旅游文化的内涵2.2.1旅游主体的文化内涵2.2・2旅游客体的文化内涵2.2.3旅游支持系统的文化内涵阅读一本关于旅游文化方面的书,写一篇读书笔记。第6周第三章旅游文化的屈性和功能(6学时)§3.1旅游
5、文化的属性第7周§3.2旅游文化的功能第8周第四章旅游消费文化(12学吋)§4.1旅游消费文化形成的原因4.1.1旅游动机概述4.1.2旅游动机的文化属性第9周§4.2旅游消费文化的内涵、特征与功能第10周§4.3旅游消费文化的发展趋势4.3.1我国旅游消费特征4.3.2旅游消费文化的变迁趋向第11周§4.4旅游消费文化建设思考:谈谈你对旅游消费文化的理解和认识第五章旅游跨文化交流(12学吋)§5.1旅游,跨文化交流第12周§5.2旅游文化慝惊第13周§5.3旅游文化扩散和涵化法则5.3.1旅游带动的文化扩散5.3.2文化涵化和涵化因素5.3.3文化涵化的一般
6、优势法则思考:结合实例谈谈你对了文化扩散和涵化的理解和认识第14周§5.4旅游跨文化整合与转型5.4.1旅游文化整合5.4.2旅游口的地的社会转型5.4.3旅游主体文化身份的转型第15周§5.5民族旅游和旅游民族第八章旅游文化研究难题及未来发展(7学时)§6.1对旅游文化研究难题的认识第16周§6.2对旅游文化研究的理性思考6.2.1旅游文化存在的客观性6.2.2旅游文化存在的合理性6.2.3旅游文化存在的时空特性笫17周§6.3旅游文化的未来发展6.3.1全球化时代的新文化精神6.3.2旅游文化的未来发展第18周停课复习教学方法与手段通过教材进行基本内容讲解
7、,理论联系实际,并辅以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学习方法课前预习,课堂听讲、记笔记,课后复习、课外阅读、浏览相关网站。五、实践教学(含读书报告、文物考察、野外实习等)六、成绩考核期末成绩占总成绩100%,闭卷(时间为120分钟,满分为100分)。题口类型有填空题、选择题、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等。考试说明缺席1/3学时者,取消考试资格,重修;总成绩不及格者,补考;补考不及格者,重修。备注1.开学一周内,班长或课代表将其姓名、联络电话、手机以书面形式或以e-rna订形式交送给任课老师。2.若以c-nia订与老师联络时,请于主题处注明您的班级、姓名及事由等。3•修读本
8、课程的同学均应准时到课,若无法准时前来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