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4353139
大小:21.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10-21
《城市宜居小区规划设计浅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城市宜居小区规划设计浅谈1、城市小区设计问题的提岀1.1.推进宜居居住区建设讨论背景继我国实现居民生活的小康水平,基本结束住房紧缺的时代后。随城市经济的发展和居民收入、生活水平的提高,在住房的需求上,人们不再单纯满足于“住房面积的宽敞”、“交通的便利”、“基本服务设施的完备”等需求层次上,诉求着更为宜居的居住条件和生活环境。在居住区规划设计上,人们对居居住区规划建设提出了一系列的思考,相继提出“安居”、“康居”、“生态住宅”、“绿色生态住宅”、“低碳绿色住宅”等居住区规划设计理念。住宅作为耐用消费品
2、,关系到人民的身心愉悅与健康,,直接反映居住的环境质量影响到社会的秩序和安定。所以提高居住区的规划设计水平,搞好城市住宅区的综合开发,具有十分重大的社会和经济意义。1.2我国居住区建设存在的问题建国以来,我们建立了大量的住宅和城市居住区,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居住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按照市场化运作机制创建起来的住宅小区,特别是商品住宅小区,如雨后春笋,对加速城市化进程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过去的居住区规划与建设,往往侧重于居住区物质环境的安排,对于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3、的综合考虑显得不够。以至于出现了一些不应有的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的现象,导致居住区规划建设违背了可持续发展原则,严重制约了居住区的良性建设与健康发展。1.3居住设计也要考虑人类情感由于受市场导向原则的影响“实用主义”的居住区规划设计手法占了主流,实际上这种设计手法仍然是“功能主义”的产物。它主要还是过分强调居住区的功能性,这就不可避免的忽视了人们的心理和情感因素,即居住区的精神层面功能。控制“容积率”是“实用主义”决定规划设计的主要方式,但是完全抛开“容积率”去谈居住区规划设计很显然是不可能的,但是这
4、并不代表功能性就能决定一切。在各种限制因素的影响下我们仍然可以将人类的情感要求考虑到居住区规划设计中来。2、宜居小区规划设计浅谈2.1发展和完善方向2.1.1居住区规划设计应适应住宅商品化的市场机制。在较少增加住宅投资,较少占用土地资源,较少扩大每套住宅数量标准的前提下,千方百计地搞好住宅单元布局和居住区布局,最大限度地完善住宅和居住区的功能,只有处理好节地与环境,面积与功能,标准与质量,才能真正体现价值规律的作用。2.1.2居住区规划结构的灵活性。在不同规模的城市和不同地段,由于条件不同,不能照搬
5、和套用,要因地制宜,灵活使用。2.1.3公共服务设施设置的灵活性。人们的生活不断丰富提高,商品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市场繁荣。生活服务设施的安排要考虑国有、集体、个人多种经济成分的不同要求,项目布置和用地规划要让居民和经营者有更多的选择,从城市宏观角度统筹安排,不机械地搞分级配置。2.1.4交通布置的灵活与实用性。在相当长的时间里,自行车还会是主要的交通工具,但要充分注意到私人小汽车和个体出租车的出现和增长对居住区的影响。合理解决居住区内的静态交通和动态交通,确保交通安全。2.1.5提高绿化比例,处理好空
6、间的分离与联系。居住区的户外空间要划分层次,形成不同的空间领域和活动场所,绿化要与住宅、公共服务设施、道路、各层次活动空间密切配合,既有不同层次,又有相互联系。2.1.6居住区规划的多样化趋势。要从时代特征、历史文脉和地方特色等方面,从室内到室外,单体到群体,从建筑到道路、绿化,空间到场所,从总体构思到细部处理等各个方面创造多样化。2.1.7以人为本,让居住者来选择和安排自己的生活方式。让居住者改变过去那种被动适应的状况而直接成为居住的主体,让居住者创造一个能选择和安排适合自己的居住方式,让居住者参
7、与建造自己家园机会的设计思路。2.1.8大众规划。居民是居住区的主人,让城市居民参与居住区的规划设计和建设,使规划工作具有群众性,使居住区真正具有“可居性”。2.2宜居居住区规划设计缺少系统分层从未来的人居模式发展来看,除了为人们提供满足基本的需求外,还必须在社会、经济、环境协调发展的大前提下,提供满足人们更多、更高层次需求的功能和条件。因此,居住区规划设计应建立系统观,除了实现人们基本需求外,还需对人们更多、更高层次需求作出解释。要求居住区规划设计需与分层次的目标相对应,将宜居目标分层次地体现在规
8、划设计中。然而,前述众多的有关居住区宜居探索中,尚未看到在居住区规划设计与宜居需求间建立起适调的关系,也没体现出宜居的层次差别,缺乏系统性、完整性。如以“安居”为宜居目❷说木幼H❷规划设计主要满足”住有所居”的茶本需求,无法指导更多、更高层次的宜居目标的实现。为了实现更高层次宜居目标,规划设计不得不进行新调整。又如为适应“康居”层面的宜居目标要求,规划设计需重新修改。但这还是不能适应“生态住宅”、“绿色生态住宅”、“低碳绿色住宅”等更高层次宜居目标的需求。在规划设计目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