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同伴交往现状及其其教育对策

中学生同伴交往现状及其其教育对策

ID:44314118

大小:41.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10-20

中学生同伴交往现状及其其教育对策_第1页
中学生同伴交往现状及其其教育对策_第2页
中学生同伴交往现状及其其教育对策_第3页
中学生同伴交往现状及其其教育对策_第4页
中学生同伴交往现状及其其教育对策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学生同伴交往现状及其其教育对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中央电大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教育管理专业(本科)调查报告题目中学生同伴交往的现状及教育对策名:学号:041080551学生工作单位:宁阳县第十八中学学生所在电大:泰安广播电视大学指导教师:赵梅中学生同伴交往的现状及其教育对策一、问题的提出进入中学阶段,青少年的人际关系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他们对父母和教师的心理和情感依赖II益减少,而对与同伴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的依赖却在增强。同伴交往成为屮学生人际交往的主体,是其身心健康发展及顺利社会化的基本要素。然而,在传统和重功利的价值取向支配下,承担着向高等学校输送人才的中学教育,实质上往往以应试为目标,以

2、学科为中心,将学生禁锢在“I弭【题海”忽视学生的体验和感悟,忽视课堂上同学交互作川所具冇的教育功能,没有把交往教育当成一项重要的实验课题摆在应有的位證上,却一直把让学牛掌握知识作为压倒一切的首要任务。家长们囿于社会现实,往往急功近利,也把关注的目光更多地投向了孩子智力的开发、知识的虽化,导致家庭教育的“学校化”倾向。这一切造成了中学生同伴交往生活的缺失,因此,加强中学生的同伴交往教育已势在必行。二、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与理论分析相结合的方式,辅之以访谈、个案调查、查阅资料等方法。(一)研究被试该研究以分层整群随机取样的方式,选取了宁阳县四所屮学进

3、行了问卷调杳和相关研究。共发放问卷380份,回收有效问卷354份,其中高二男生90人(城44,农46),初二男生89人(城45,农44);高二女生X7人(城45,农42),初二女生88人(城44,农44)。(二)研究工具主要采用白我编制的关于中学牛同伴交往内容的调查问卷。问卷分为两种形式:问卷一是封闭性问卷,共19个题目,釆用5点记分。问卷二是开放性问卷,让学生口由作答,不作计分统计,仅为分析时参考。问卷的重测信度为0.6l(p<0.01)o对统计结果采用SpsslO.O软件系统进行处理。具屮对方差齐性的题口采川方差检验,对方差不齐性的题目采用了T检验

4、。三、研究结果(一)中学生同伴交往的总体状况调查发现,中学生的交友范围主要在校内,多数在本班;“相互帮助”是交友的主要冃的;“坦诚、宽容”是交友的主流态度;积极解决人际才盾的仅占51%;交往成败对学生影响较大;课外交往频率不高;多数人喜欢同6人以上的人交刖友;能比较积极、主动地交友;友谊持续时间氏;与异性交往的积极主动性一般;交友的年龄选择上倾向于同岁或相差1—-2岁;“志趣相同”是择友的主要标准;人品好坏是同伴交往(包括异性交往)成败的主要原因;“FI常接触”是交往的主要方式;“在需要时有人帮助”是界性交往的主要动机。(二)中学生同伴交往的城乡比较调

5、杏发现,城市中学生交友的目的更倾向于“消除寂寞”,与农村孩了有极其显著的差异;(T=4.140,pv0.001)城市中学生处理人际矛盾的态度不积极,交友的性别选择更开放,交往方式更丰富,这三个方面与农村孩子形成了非常显著的差异(T=7.236,p<0.001;T=2.908,p<0.01;T=2.696,p<0.01);农村中学生显著地将“人品好坏”作为交往成败的主要因素(T=2..231,pv().()5;T=2.113,pv0.05)。(三)屮学生同伴交往的年级比较高二和初二学生有四个方面的极其显著差异:高二学牛交友的目的更倾向于“消除寂寞”(T=

6、4.996,p<0.001),课外交往频率更低(T=3.737,pv0.001);在交友及异性交往中的积极主动性更低(F=29.53&p<0.001)。另外,高二学牛在交友的性别选择上非常显著地倾向于“男女伴皆喜欢”(T=2.981,p<0.01),在交友的人数上显著性地倾向于与多人交往(T=2.299,p<0.05)o(四)中学生同伴交往的性別比较研究发现,一女生的交友冃的更倾向于“相互帮助”(T=2.972,pv0.01),处理人际矛盾的态度更积极(F=7.588,p,0.v0.01),友谊持续时间更长(T=3.000,pv0.01),这三个方血与

7、男牛均有非常显著的差界。女生更倾向于将异性交往成功归因为“人品好”,与男生有极其显著差异(T=3.3()6,pv().()()l)。男生交往数量显著地高于女生。四、讨论屮学生低下的解决人际冲突的能力及较低的课外交往频率折射出了他们人际交往实践的贫乏。缘由如下(仅从家庭和学校两个方面探讨):(一)家庭方面因索1、家庭结构的变化以前,一个家庭通常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成年人与多个儿童构成,非独生了女的社会性在父母、同龄伙伴及兄弟姐妹的三维立体关系中得到了和谐发展。现在,多数家庭中儿童的数量减少为1至2个,城市孩子绝大多数为独生子女,且生活在家庭核心之中。家庭中

8、的孩子群体解体,儿童失去了或绝对地减少了与同胞间的大然行为往來,终FI和与具身心发展格格不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