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4300251
大小:40.55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10-20
《农村人口流动下的乡村治理对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农村人口流动下的乡村治理对策2009-05-13信息来源:中国农村研究网视力保护色:□□□□□□!□口【大中小】【打印木页】【关闭'窗口】一、引言屮国是一传统农民大国,对乡村的有效治理历来是国家公共权力涉及的重要圈点。在我国,人地关系高度紧张决定如何将堆积在土地上的超载农民剥离出来,是国家和政府关注的重大问题,也是乡村治理的根本出路。1978年后,囿于政府控制松动,源源不断的农民挣脱土地对他们的束缚,涌入城市。改革开放30年,流入城市的农民工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这期间内,学界主要从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以及人类文化学等学科视角,关注
2、利研究农村人口流动对流入地城市经济、农民口身现代性不断生长以及解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等方面的影响,而较少关注农村人口流动对流出地乡村的影响。即便有关注,就现有的研究一般都偏向于农村人口流动对农村劳动力非农化、农民收入的增长等乡村结构转变和农村社会发展方面所带来的积极影响。而过少地研究和揭築流动带给农村政治治理层而的负而或消极影响。这不可不谓是一人遗缺。不过,近年来,还是有部分学者或实证调研亦或理论探研,抉发流动引发乡村的负面效应。譬如,徐勇教授在大屋实地调研后指岀,农村人口流动对乡村治理本身并不都是乐观的景象,反而在一定程度上使我国乡村文明转型陷入一种“治
3、理性困境”,出现了冇流动而无发展的乡村发展“空心化”、有流动而无突破的乡村结构再复制及有流动而无安宁的乡村秩序失衡性等三种非正而、非积极实态和态势。[1]毋庸置疑,农村人口流动对农业人口非农化产生“减负”效应Z余,也给乡村社会在不断“增压”。但是,“增压”不仅仅局限于乡村政治结构与社会发展层而。笔者以为,农村人口流动带给乡村社会的是集草根民主、农地经营、文化认同及社会结构等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为一体的全方位、多维度乡村治理困境。这一现象须引起政府和社会的高度重视和密切关注,否则会导致农村社会的调蔽利一定程度上社会动荡的潜在威胁,影响和谐社会的建构。二、
4、我国乡村治理历史沿革及现实困境(1)乡村治理的历史沿苹“治理”一词原意指统理、引导Z行动或方式。经过历史演化,当今“治理”已远超越政府运作范围,更加强调权力关系、组织制度和公共事务管理等层面。我国传统社会是一个乡十社会,从事兼业经营的小农经济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对农民流动的“天然屏障”。分散的小农使得传统社会的官僚机构无法肓•接统治乡村,“皇权止于县政”,统治者不得不依靠士绅阶层和宗族制度來实施乡村治理,以求到达对乡村“最优”管理。晚清以降,四方列强的入侵客观上却加速了中国固有社会秩序和规则的破产,国家通过乡绅治理农村的局而也随着被打破,乡村政权的“土劣化
5、”倾向逐步形成并随之愈演愈烈。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通过土地改革实现了对乡村政权的重建,农村基层政权的建立是国家在农村的代理机构,而不再作为村民自治机构而存在,它的存在是国家政权在乡村的“延伸”。刚从废墟中建立起來的新中国,迅速意识到中国经济发展战略的“工业化”优先,甚或“重工业化”。因此,由互助组、初级社、高级社,再到“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国家最终采取了将乡村资源集中到人民公社手屮来治理乡村的办法。实现政府经济职能无限扩张和侵占私人决策领域的人民公社制度,通过对农民的有效控制,为国家工业化迅速敛集巨额原始积累,并促使国家在较短时期内建立起较为完备的
6、工业体系。但是,人民公社制度,虽然是控制农民的有效纽织,但却不是激励农民牛产积极性的有效组织。人民公社集体经营效益的低下和农民长期处于贫困状态,导致国家在1978年后人民公社制度的迅速解体,代而继替的是乡镇政府和“村民口治”,乡村治理逐渐形成了一种“乡政村治”基层政权格局。现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有关规定,村民委员会是村民白我管理、自我教育、白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纽织,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村民成为屮国乡村社会政治生活的主体,这表明我国的民主法制建设不断完善和发展。乡村治理结构在乡镇基层政权
7、对木乡镇事务行使国家行政管理职能的“乡政”卞,由村民委员会这个基层群众性白治组织充分行使对本村社会事务白治权的“村治”。(2)农村人口流动语境下乡村治理实态流动是一个社会发展的重要变量。从広观上讲,流动促使我国经济结构逐步协调和优化、国民经济快速发展;从微观上讲,流动促使了农民现代性的生长、社会地位的提升和公民文化的形成。但是,流动带给国家、社会及农民个人的积极效用在很人层面上且又具有非均衡性,甚或单向性。详言Z,流动在将绝大部分社会」[湎效益集中于流入地和流动农民的同吋,却不可避免的将消极的、负面效益抛留丁•流出地和留守农民。这一社会现象必须要引起政府
8、高度重视和社会密切关注,否则会导致农村社会的调蔽,在一定程度上会造成社会的动荡。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