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人犯罪原因和预防对策研究

未成年人犯罪原因和预防对策研究

ID:44259233

大小:39.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10-20

未成年人犯罪原因和预防对策研究_第1页
未成年人犯罪原因和预防对策研究_第2页
未成年人犯罪原因和预防对策研究_第3页
未成年人犯罪原因和预防对策研究_第4页
未成年人犯罪原因和预防对策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未成年人犯罪原因和预防对策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开放教育试点专科专业使用安徽广播电视大学毕业论文题目严某聚众斗殴致人死亡案姓名张亭亭专业法学专科学号087171032分校安徽电大省职分校指导教师卞莉教学点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印制目录案情介绍2案件焦点2分析与结论4附录6严某聚众斗殴致人死亡案案情介绍:严某,男,1979年11月25FI出牛,无业。1998年9月2H因犯强奸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七年,2004年5刀20L1刑满释放。因涉嫌犯故意杀人罪于2006年12刀8LI被逮捕。2006年9月20口22时许,在某省某市打工的莫某到该市高雄路92号程某开的发廊做保健时,因琐事与服务员发生争执,遭程某等的殴打厉离开。随厉,程某邀严某守候在发廊

2、以防莫某报复。次日凌晨2时许,莫某将被打之事告知王某并请其出面讨要医药费。凌晨4时许,王某纠集十余人和莫某乘出租车來到该发廊,程某见状打电话向李某求助,李某带领三名弟兄们携砍刀驾车赶到发廊。见到王某等人后,李某和三名弟兄持砍刀下车追砍,程某、严某也上前追打,在此过程中,严某持匕首捕刺王某的左腿胭等处,其他人连砍王某背部等处数刀,厉均逃离现场。王某因胭动脉、胭静脉破裂,致急性失血性休克而死亡。一审法院认为,严某伙同他人聚众斗殴,致人死亡,其行为己构成故意杀人罪。严某虽系受人Z邀,是一时冲动所为,但其是致人死亡的直接凶手,口系累犯,依法应从重处罚。遂以故意杀人罪判处被告人严某死刑,剥夺

3、政治权利终身。严某不服,提出上诉。严某认为,王某的致命伤非其一人所为;其不是故意杀人;原判量刑过重。二审法院认为,严某伙同他人聚众斗殴,致人死亡,其行为己构成故意杀人罪,且情节恶劣,后果严重。经查,技术审核意见书证实致命伤为左胭窝外侧上方创口Z损伤,该损伤为单刃刺器刺切形成。根据严某及同案犯的供述,可确处作案现场只有严某持匕首捅刺了王飞左胭窝。根据我国刑法的相关规定,在聚众斗殴屮致人死亡的,构成故意杀人罪。故该辩解意见不能成立。因此,裁定驳冋上诉,维持原判,并依法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核准。最高院经复核认为,严某在聚众斗殴中,持匕首故意伤害他人身休,致人死亡,其行为己构成故意伤害罪。严某

4、是致人死亡的直接凶手,犯罪情节恶劣,罪行极其严重,口系累犯,应依法从重处罚。因此,严某构成故意伤害罪,判处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案件焦点:一、聚众斗殴致人死亡,是否一律认定为故意杀人罪?二、被告人严某具有明显的伤害故意,但造成了被害人死亡的后果,应如何定罪?分析与结论:一、聚众斗殴致人死亡,不应一律认定为故意杀人罪。首先,刑法笫二订九十二条笫二款规定:“聚众斗殴,致人重伤、死亡的,依照本法第二百三十四条、第二百三十二条的规定定罪处罚。”从字面上理解,本条款对“致人重伤、死亡”与“依照木法第二百三T•四条、第二百三十二条的规定定罪处附’并未规定为严格的一一对应关系,即不能理解为聚众

5、斗殴“致人重伤的,依照木法第二白三十四条的规定定罪处罚;致人死亡的,依照本法第二百三十二条的规定定罪处罚”。从立法本意上讲,刑法第二乔九十二条笫二款的规定只是表明聚众斗殴中出现重伤或者死亡后果的,不再成立聚众斗殴罪,而应转化定罪,即认定为故意伤害罪或者故意杀人罪,但具体以何罪论处应当根据案件证据结介刑法规定进行确定。其次,根据犯菲故意的具体内容进行定罪是主客观相一•致定罪原则的要求。罪状虽是对具体犯罪构成耍件的描述,但并非所有罪状都会把全部构成要件详细列明,分则中就存在大量只规定了行为方式或者罪名的简单罪状。刑法第二TT九十二条第二款的罪状部分虽未明示罪过要素,但这并不意味着模糊了

6、罪过认定。在认定犯罪成立与否的过程小,仍应在满足客观要件的某础上对行为人的主观罪过进行考察,才能将犯罪行为或者危害结果归责于行为人,进行准确定罪。聚众斗殴致人死亡时,准确认定行为人的主观故意就成为正确定罪的必然前提,也是主客观相统一的定罪原则的内在耍求。具体而言,聚众斗殴中发生致人死亡结果时,应当在判断死亡结杲是否是行为人实施的犯菲行为所致的基础上,判断行为人对死亡结果所持的主观心态。行为人只能对冇杀人故意(包括直接故意杀人和间接故意杀人)的行为承担故意杀人的罪责;行为人仅有伤害故意时,虽致被害人死亡,也只能承担故意伤害(致死)的菲责。据此,死亡结果虽是行为人所致,但不能仅凭结來发

7、生来认定行为人的犯罪故意内容,也即不能说致人死亡就有杀人故意,没有致人死亡的就没有杀人故意。最后,聚众斗殴致人死亡时,根据行为人所具有的不同的主观故意而分别认定为故意伤害罪或者故意杀人罪,不仅可能而FL必要。虽然伤害故意与杀人故意的区分一直以来都是司法实践屮认定的难点,这一难点不仅存在于聚众斗殴转化定罪屮,也包含在其他共同犯罪和单独犯罪中。只不过,聚众斗殴的多人参与以及互殴性质,势必在一定程度上加人了伤害故意与杀人故意的区分难度。但是,诉讼证明的难易程度不应成为“聚众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