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4213090
大小:63.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10-19
《课题3元素教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课题3《元素》教案(第一课时)课题课题3元素1课时1课型新课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元素的概念,将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认识统一起来。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元素的探究学习,让学生体验探究的过程及成功的喜悦。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合作交流,培养学生与同学友好相处的能力以及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学习重点元素的概念学习难点(1)元素概念的形成;(2)分子、原子、元素、物质之间的关系。备课时间上课时间教学设计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新课导入:讲解:1.水(H2O)、氧气(O2)和二氧化碳(CO2)都是我们身边常见的物质,它们的组成和性质不同,但它们都含有氧元素。组成物
2、质的基本成分是元素,虽然只有一百多种,但组成的物质却有几千万种。水(H2O)、氧气(O2)和二氧化碳(CO2)不同物质中都含氧原子,这些氧原子都含有8个质子,即核电荷数为8,化学上将质子数为8的所有氧原子统称为氧元素。2.观察表中数据关系,找出相同点归纳:质子数为1的所有氢原子统称为氢元素。引入:元素概念学生观察思考引导学生分析数据,使学生自己概括同一类原子的共同点。从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质入手,为形成概念打下基础。引出元素概念。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新课推进:一、元素(板书)定义: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引导理解元素概念关键词:讲解:(
3、1)“质子数相同”学生思考回答理解元素概念的核心要点:质子数决定元素种类,不同元素的质子数不同。质子数相同的原子都属于同一种元素,可以形成不同的粒子。如:Na、Na+都属于钠元素。同种元素可以组成性质不同的物质,如红磷、白磷。(2)“一类原子的总称”:元素是宏观概念,只能从宏观角度描述物质的组成,只讲种类,不讲个数。引导学生讨论P59问题。讲解:(以过氧化氢分解为例)反应前后,过氧化氢分子变成了水分子和氧分子,但氢原子和氧原子未变,氢元素和氧元素也未改变;小结: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种类一定会改变(微观),原子种类和个数不变(微观),元素种类也不会改变
4、(宏观)。讲解:二、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含量(板书)⑴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地壳中含量前四位的元素是:氧、硅、铝、铁⑵生物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生物细胞中含量前四位的元素是:氧、碳、氢、氮讲解:三、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间的关系(板书)(1)原子和元素的区别与联系原子元素区别1、是化学变化中的粒子。是微观概念。2、既讲种类,又讲个数3、从微观角度描述分子的构成或物质的构成如:1个氧分子由两个构成1、是一类原子(质子数相同)的总称。是概念2、只讲,不讲3、从宏观角度描述物质的组成如:氧气由组成学生讨论交流分析归纳引导学生进行归纳、记忆元素在自然界
5、中的含量与生活中元素的重要性引导学生进行归纳、总结元素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进入本节的学习重点。初步渗透质量守恒思想让学生了解自然界中各元素的含量元素和原子是属于两个不同层次的概念,但它们又有着密切的联系。为帮助同学们进一步的理解它们的区别和联系制成表格对比理解。金属铁由构成联系原子与元素是个体与总体的关系,元素是同一类原子的总称,原子的(即核电荷数)决定元素的种类讲解:(2)由元素组成的物质由分子、原子、离子等粒子构成重点理解从宏观层面描述物质的组成和微观层面描述物质的构成的不同之处。加深对元素概念的理解。引导学生进行课堂小结:1、定义:质子数(核电荷数)
6、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2、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含量: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地壳中前四位是氧、硅、铝、铁;生物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生物细胞前四位元素是氧、碳、氢、氮3、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间的关系理解宏观组成与微观构成的不同回顾整理本节知识,理解归纳。通过对比,使学生将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认识统一起来。板书设计课题3元素1一.元素 1.元素的定义 2.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含量3.物质、元素、原子、分子的区别和联系作业布置课后反思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