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4183666
大小:100.55 KB
页数:17页
时间:2019-10-19
《13郭店竹简本不符合《老子》整体思路》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主题:郭店竹简本不符合《老子》整体思路郭店竹简本不符合《老子》整体思路的主要证据,一是将今本“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加了个“安”字,变成了“故大道废,安有仁义;六亲不和,安有孝慈;邦家昏乱,女有正臣”因而改变了原意;二是将今本“绝圣弃卿,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变成了“绝智弃辩,民利市倍;绝巧弃利,盗贼亡有。绝伪弃诈,民复孝慈”,这两处在今本《老子》的整理中其实是一个问题,请参考整理后的经文:人道废,右仁义;智慧出,有人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天地不仁,以万物为
2、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恒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民之难治,以其卻多。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年T治国,国之福。知此两者,亦稽式。常知稽式,是谓玄德,玄德深矣,远矣,与物反矣,然后乃至大顺。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民多利器,而邦家滋昏;人多伎巧,而奇物滋起;法物(令)滋章,而盗贼多有。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口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绝圣弃智,民利百
3、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1:“大道废,有仁义”的理解(1):竹简木做“故人道废,安有仁义;六亲不和,安有孝慈;邦家昏乱,安有正臣”,究竟是哪个篡改的呢?关键在于“安”的理解,我是以“怎么”的意思理解的。也有人理解为“案”的通假字,如果是这样的话,首先我们对老子愿意没有异议;如果不是“怎么”理解的“安”字那就意思全反了。就我所知,“案”的通假字是“按”是审查、查看的意思,在通假字表中没有看到“安”与“案”或“按”的通假用法,想必持此种观点者有考证证据了?还有“安”,从语气上和对“绝知齐辩,民利百怀。绝
4、巧界利,眺恻无有。绝伪芥虑,民复孝子。”这个的变动可以来验证。训诂学以义理为重,这个意思的变化总不会是笔误吧?有人说你为什么不否定帛书乙本呢?因为它只有“女”的用法,而无“绝知弃辩,民利百佃。绝巧弃利,眺恻无有。绝伪弃虑,民复孝子”这句话的改变,“安、按、焉”的意思不明。如果加个“安”字变成了疑问句,意思就相反了。“大道废,安有仁义”,意思是“仁义”是“大道”重要内容,或者说仁义就是大道才会有此疑问的。而老子《道徳经》中的“道徳”,有两层含义:一是作为自然Z本、万物Z母的“道徳”,是一•种本质的力量和这种力量的表现形式,是属于哲学范畴的“源起论、认识
5、论”。这种木质的因素,“道”有“夷、希、微”三个特点和五种认识“道”的渠道(恍惚、有无、玄徳、玄同、不道等五徳);二是在“法道”中,获得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为人处事的准则。也就是“道徳仁义礼法兵”的层次问题,属于哲学范畴的“方法论”,分为“天道、地道、人道”三个方面构成。因此,老子的“道”有木体论屮的“道”和方法论的“道”两个层次。“道”木体论上,属于形而上,形而下是“徳”。“法道”方法论中的“道”属于“形而上在形而下”中的作用规律,天道在天时的转换,人道在民心的向背。木体论的“道”就是哲学系统的宇宙的来源问题,道在我们东方哲学体系中是“阴阳学
6、说”的进一步发掘,是对“阴阳”两种因索來源的进一步探讨,一阴一阳之谓“道”。“有物混成,先天地牛。寂兮廖兮,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故强字ZH道。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也是“道牛一,一牛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是由“道、无极、太极”的转化过程。本体论的“道”和西方哲学的“矛盾分析法”有相通的地方,阴阳转化和矛盾双方对立统一、质变暈变的原理相通,矛盾的观点是唯物辨证法的根本观点,理解矛盾论的合理性就理解了“道”的合理性。山此可知,“大道废,有仁义”,是“法道”中的“道徳仁义礼法兵”理解问题。简单理解“道德仁义礼法兵
7、”:“治人事天,莫若啬。”农业活动要严格按照节气变化来进行,就是“法道”的“道者同于道”。我们掌握了这个道理,也能按照事物的自然规律制定行动原则,也是“道者同于道”;受到“治人事天,莫若啬”的效果感右,而从内心口动仿照实行的行为,是以“徳”治壯,也就是平常讲的“榜样的力量”;如果,将“榜样”树为典型,人力推广,号召人们向他学习,就是“仁”的方法;如果,利用社会舆论谴责那些学习“榜样”不利的行为,就是“义”的方法;如果,制定考评标准来推广学习“榜样”的行为,是“礼”的方法;如果,制定规则来要求民众学习“榜样”的行为,是“法”的方法;如果,用强制施行的法
8、子来推广,就是“兵”了。所以,老子讲“上徳无为而无以为,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上礼为之而莫Z应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