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育才学校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实验班,含解析)

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育才学校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实验班,含解析)

ID:44137593

大小:276.90 KB

页数:16页

时间:2019-10-19

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育才学校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实验班,含解析)_第1页
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育才学校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实验班,含解析)_第2页
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育才学校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实验班,含解析)_第3页
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育才学校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实验班,含解析)_第4页
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育才学校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实验班,含解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育才学校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实验班,含解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18-2019学年度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高一实验班历史试题一、选择题(共28小题,每小题2分,共56分)1.一项考古统计表明,我国新石器时代稻谷遗存120余处,其中长江流域90余处,黄河流域12处,另有闽、浙、台数处。炭化粟粒、粟壳遗存40余处,分布于山东、河北、浙江、新疆等省区。据此可以推断①我国已由采集进入种植的时代②我国的原始农业南北各具特色③南北之间粮食品种已有交流④我国北方种植粮食早于南方A.①③B.①②③C.②④D.①②④【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题目材料反映了我国新石器时代稻谷遗存多处,分布于我国南北各地,据此①③符合题意。结合材料及我国古代南稻北粟的种植特

2、色,可知②符合题意。但材料反映不出北方种植粮食早于南方,故④不符合题意,可排除带④的CD两项。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农作物品种。2.著名历史学家苏秉琦先生指出,中国农业起源具有“满天星斗”的特点。以下选项中最能印证该观点的是A.在北京人遗址发现采集和猎取食物的遗迹B.湖南玉蟾岩、陕西半坡遗址、浙江河姆渡遗址等地都发现了人工栽培水稻的遗存C.除了黍、粟、水稻外,起源于战国的粮食作物还有稷、大豆等D.在浙江余姚河姆渡的考古发掘中,发现大量稻谷遗存【答案】B【解析】。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即在于理解材料中“满天星斗”的内涵。AC两项明显不能反映中国古代农业

3、的起源,排除;D项不能反映材料中“满天星斗”的特点,排除;B项多处遗址发现人工栽培水稻,能够说明中国农业起源具有“满天星斗”的特点,符合题意,正确。3.据史书记载:“汤有旱灾……教民粪种,负水浇稼。”材料最能说明商朝时A.掌握了原始灌溉技术B.人们战胜自然灾害的能力提高C.奴隶遭受沉重的压迫D.农业生产已使用粪肥【答案】B【解析】“负水浇稼”是挑水浇灌的意思,说明此时人们战胜自然灾害的能力提高,故B项正确;这里并不是原始灌溉技术,故A项错误;材料不能说明奴隶制度下奴隶受到压迫的事实,故C项错误;材料中是浇灌的意思,不是使用粪肥,故D项错误。4.四川有举办“牛王会”的风俗。崇州农

4、户要给牛喂汤圆,简阳农户要给牛披红戴花,雅安农户要给牛王菩萨祝寿……这反映了 (  )A.四川地区农民生活富庶、安定B.迷信思想借民间习俗广泛传播C.牛耕在农业生产中占重要地位D.川西地区小农经济的生产特点【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全面解读材料,提炼信息的能力,题干中的“牛王会”“崇州农户要给牛喂汤圆,简阳农户要给牛披红戴花,雅安农户要给牛王菩萨祝寿”都说明了当时农民对牛的重视,联系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中实行的是牛耕劳作,因此可知得出牛耕在农业生产中占重要地位,故选C。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牛耕劳作5.清代学者包世臣在《郡县农政》一

5、书中说:“凡治稻皆宜精,虽地宽之处,广种薄收者多耗本,……可举代田之法,每田一区,分三分,每岁更代,收成过漫种不治者。”“代田之法”最早出现于A.西周时期B.春秋战国C.西汉时期D.明清时期【答案】C【解析】试题解析:依据所学知识代田法,一种分田方法,西汉赵过推行的一种适应北方旱作地区的耕作方法。由於在同一地块上作物种植的田垅隔年代换,所以称作代田法。在春季实行低作,有利于防风抗旱,在夏季实行高作,有利于排水防涝,特别是它具有垄沟互换,轮番利用的优点,所以选C考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汉代代田法6.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在学习过程中收集了以下材料,据此

6、该小组得出的结论最准确的是A.中国古代南北经济趋于平衡B.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完成C.中国古代南方经济逐步发展D.中国古代北方经济发展缓慢【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调用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信息的能力,从表格中可以看出我国古代人口户数及占全国比例的变化,从西汉至北宋呈现出北方逐渐减少和南方不断增加的趋势,其变化主要是因为自唐末以来我国经济重心的南移。B、D项与此题材料无关,故排除;A项表述错误。故C正确。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经济中心南移【名师点睛】“小农经济”与“自然经济”的区别小农经济是以家庭为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精耕细作;自然经济是相对

7、于商品经济而言的,生产分散、规模小、技术落后。小农经济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具有封建主义、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三种社会属性;在封建社会,小农经济就等于自然经济。自然经济产生于原始社会,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在1840年鸦片战争后,由于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开始瓦解。7.下列三幅图反映的是中国古代生产工具翻车的演变,这个过程体现了A.经济形态的变革B.耕作方式的变化C.工具材质的革新D.灌溉动力的改变【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读图获取信息的能力。三幅图反映的灌溉动力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