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4037399
大小:32.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10-18
《信息化教学模式与策略探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信息化教学模式与策略探讨蔡再华(湖北黄冈职业技术学院生物系湖北黄冈438002)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教学形式发生了重人改变。木文主要论述了信息化教学的四种模式,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信息化教学的策略。关键字:信息化教学教学模式教学策略■亠•冃U百随看计算机、多媒体、网络、通讯和人工智能的飞速发展,信息的采集、处理、加工和传输方式发生了重人改变。信息技术不断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和各个方面,在全球范围内改变着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交往方式、学习方式和教育方式,人类跨入了一个崭新的吋代——信息化吋代。社会经济的发展対人们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
2、也対教育的发展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培养适应信息化社会的创新人才,建设终身学习体系是21世纪教育发展的方向。在信息社会中,利用信息技术提高教育机构的运行效率,扩人受教育人群范围,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策略,提高师生的信息索养,已经成为我国棊础教育事业发展的战略决策。一、信息化教学模式1、信息化教学模式的概念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学思想、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的指导下,在某种环境中展开的教学活动进程的稳定结构形式。在一般的教学过程屮,包含教师、学生、教科书和教学媒体四个要素,这四个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所形成的稳定的结构形式便称为教学模式。信息化教学模式是
3、根据现代化教学环境中信息的传递方式和学生对知识信息加工的心理过程,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支持,调动尽可能多的教学媒体、信息资源,构建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在教师的组织和指导下,充分发挥学牛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使学生能够真正成为知识信息的主动建构者,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2、信息化教学模式的特征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师根据教科书的内容,运用讲授、板书及其他的教学媒体作为教学手段与方法,向学生传授知识;学生则是被动地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在这种模式屮,教师是教学活动的屮心,是知识的传播者和灌输者;学牛处于被支配地位,是外界刺激被动的接受
4、者和灌输对象;教科书是学习内容的载体;教学媒体则是教师向学牛灌输的方法与手段。信息化教学模式是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的教学设计。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它以学牛•为中心,学习者在教师创设的情景中,通过协作与会话,充分发挥自身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当前所学的知识进行意义建构,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信息化教学模式屮,教学过程四要素的关系发生了重人变化。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获取信息的帮助者、促进者;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信息所携带的知识不再是教师传授的内容,而是学牛主动建构
5、意义的対象;教学过程山教师的一般讲解转变为通过情景创设、问题探究、协商学习、意义建构等手段,以学生为主体的过程;教学媒体的作用也由作为教师讲解的演示工具转变为学生主动学习、协作式探索、意义建构、解决实际问题的认知工具。2、信息化教学模式类型信息化教学的模式有很多种,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支架式”教学模式、讨论与探索模式以及合作模式。(1)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所谓“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就教师将所耍学习的新知识隐含在一个或几个任务Z中。在信息化教学中就是指借助信息技术,让学生在一个典型的信息处理“任务”的驱动下展开教学活动,引导学牛
6、由简到繁、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完成一系列“任务”,从而得到清晰的思路、方法和知识脉络,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该模式的优点主要表现为:芳生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和屮心,从而有利于培养他们发现问题、制定计划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不再是教学活动的屮心,而是成为了学生的学习合作者和教练;教师不再是一•味的灌输知识给学生,而是注重学生的智力发展和创造力培养。(2)支架式教学模式所谓“支架式”教学模式,是指根据学生的需耍为他们提供帮助,并在他们能力增长时撤去帮助。“支架”的目的是为学习者建构对知识的理解提供一种概念框架。这种框架屮的概念
7、是为发展学习者对问题的进一步理解所需要的,为此,教师事先要把复杂的学习任务加以分解,以便于把学习者的理解逐步引向深入。教师在采用“支架式”教学模式时,应根据学牛的“最近发展区”搭建支架,在学生学习过程屮,不断向他们提供帮助,使学生容易接受,促使其理解,逐步深入,不断捉高。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支架”,其用意是把教学的责任山教师逐步向学牛转移,最终培养学牛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3)讨论与探索模式信息化校园可以为学牛•提供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学习资源。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可以从资源库中检索、加工、利用有用的信息,通过师一生、生一生间的讨论,可以实现教师和每位
8、学生的思想和智慧为群体所共享,有利于整个讨论群体共同完成对问题的意义建构,从而符合学生的认知发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