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德育问题研究及对策探究

中学德育问题研究及对策探究

ID:44025097

大小:21.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10-18

中学德育问题研究及对策探究_第1页
中学德育问题研究及对策探究_第2页
中学德育问题研究及对策探究_第3页
中学德育问题研究及对策探究_第4页
中学德育问题研究及对策探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学德育问题研究及对策探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中学德育问题研究及对策探究【摘要】对人格、心灵的关注是教育永恒的使命和价值体现,教育是以造就人的品质为其目标,而中学德育作为教育的灵魂,已成为教育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其生命张力在于沉淀美好人性,塑造健全人格,培养有益于社会和人民的人才。然而历史的长期积累,固化的教育理念已渐渐与社会的发展变化脱离,不断呈现出目标与实效的悬殊。为了担负起德育对国家、对民族的历史责任和神圣使命,深层次,全方位,多视觉审视德育,转变思路,积极探索,正视学校德育存在的问题及想出正确有效对策,促进德育与时俱进、科学发展已刻不容缓。【关键词】教育中学德育审视科学发展德育之于心灵,犹雕刻

2、之于大理石,德育是教育的灵魂,以德育人是素质教育的根本,中学德育作为中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贯穿于中学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和学生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是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的有力保障。我国历来对德育教育十分重视,各级各类的学校都普遍的开设了品德教育课,但是我们还可以发现我国学校德育教育,特别是中学德育还存在着很严重的缺陷和不足。一、目前中学德育存在的问题1、应试教育牵制,“知”、“行”失调德育工作在学校工作中的地位是毋庸置疑,“然有知识而无道德,则无以得一生之福祉,而保社会之安宁,未得为完全之人物也,夫人之生也,为动作也,非为知识也,古今东西之哲人,无不以道德重于知识”

3、,[1]《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也指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是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学校是进行道德教育的重要阵地”。然而现在的中学教育,无论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手段、评价体系等均受应试教育牵制,学校教育成了单纯的知识传授教育,学校对德育工作往往是要求明确,而在实际运行时严重失衡。不管是老师的“教”还是学生的“学”,始终受“成绩”这条扛杆的制约,特别是面对升学竞争,不少学校人为调整德育与智育的比例,智育明显重于德育,德育的教育仅仅停留在口号层面,着重知识灌输,轻行为培养,教师管教不管导的现象相当普遍,学校团队、班级思想教育活动形式浮夸,内容空洞,学生往往消极应

4、付,甚至产生逆反心理,德育处于“思想上重视,行动上忽视”的尴尬状态,德育地位得不到保障。2、教育目标错位,"虚”、“空”主导教育是以造就人的品质为其目标。[2]而德育作为教育的重要环节,其根本目的在于构筑健康的精神生命,发掘创造潜能,但在学校的德育工作中,习惯性地把德育目标定位在理想化的虚幻境界中,脱离实际、高不可攀,教师不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和内在需求,不实事求是引导学生,只重视远大理想的树立;不顾学生的个人利益和主体需要,过于强调方向性、政治性。脱离社会生活的德育目标,学生不好理解,只能停留在口号上的简单附合,难于在心理上真正接受。而过于理想化、政策口号性的道

5、德与人格毕竟不会成为社会生活中普遍的道德现象,因此,学生只能肤浅地唯心地理解各种道德要求,这就直接导致了德育目标的过虚、过空、过高,过虚过空的德育目标容易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出现名义上的“强化”而实际上的“弱化”和名义上的“落实”而实际上的“落虚”现象,最终影响了德育的实效性。3.内容泛泛而谈,“说”、"灌”先行。德育内容是指德育活动所要传授的具体道德价值与道德规范及其体系。[3]目前中学德育课教学与日常的思想工作中,多数都强调和坚持正面教育,正面教育非常必要,然而,如果正面教育只是单一的,一味地讲大道理,唱高调头,照本宣科地进行抽象而空洞的灌输和说教,而对社会

6、发展中出现的新问题、新事物,对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和敏感问题视而不见,很少涉及,甚至回避矛盾,不能说出事情的真相,并从理性思维的高度进行科学而透彻的分析。这样的课堂教学难以达到思想政治教育和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目的。如教师在课堂上教条地灌输社会主义具有无比的优越性,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等空泛的结论,而没有用现实生活中的实例去说明和印证这些理论,还有如今教育者对社会是非、善恶、美丑界限混淆,不能引导学生予以正确认识,导致德育内容与现实形成强烈反差,造成了学生的认知障碍,引起了学生的思想混乱,使学生对德育内容产生怀疑,从而严重影响了德育的成效。4、方式方法的机械

7、,“教”、“育”割裂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校的德育方法过于简单陈旧,缺乏新意,只注重强调理性知识,新没有把理论与学生的日常行为表现相结合;习惯于对学生进行外在的强化灌输,而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忽视受教育者对真善美的真实体验;习惯于对教育层面的一刀切,却不认同学生的多样性,差异性。这种教学方法,即使学生背的条条再多,认识再高,如果不去实践,没有内化的过程,也是镜中花、水中月,它会造成学生课上课下两个样,课内课外“两层皮”的后果。传统的“两课”教学时效性差,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忽视了教育对象精神方面的需要。这种脱离实际的教学方式与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特征不适

8、应,也不符合思想政治工作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