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基于UG的除雪机器人设计【开题报告+文献综述+毕业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本科毕业论文系列开题报告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基于UG的除雪机器人设计一、选题的背景和意义我国幅员辽阔,气候复杂多样,冬季时3/4的国土范围均有降雪。公路积雪结冰对交通有很大的影响,轻则造成交通中断重则引发交通事故,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2008年月下旬,南方部分省份遭遇了罕见的雨雪冰冻灾害,由于公路积雪结冰,车辆无法通行,最严重时京珠高速公路上滞留的车辆达上万辆,数万人被困。因此,如何有效地清除路面积雪,保证道路通畅,减少交通事故,形成良好的冬季道路管理模式,已成为道路管理部门的重要工作之一。目前,我国的公路和城市道路冬季除雪大部分仍沿用人工作业和小型除雪机具相结合的方
2、式,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开始使用大型专用除雪机械进行冬季养护,但除雪机械在数量和品种规格上还很少,国内使用的除雪机主要有犁式除雪机、旋切式除雪机和扫滚式除雪机,除冰机主要有振动式、静碾压裂式、柔性链条击打式、铲剁式。旋切式除雪机工作方式分为自行式和悬挂式两种,主要由离心式物料风机、风道、抛雪筒、护板和螺旋形集雪器等部件组成,结构相对比较复杂。工作时,借助主机或专用底盘的动力,驱动风机作高速旋转运动,将集雪器集拢的雪由风道、抛雪筒抛出去,抛出的距离及角度可根据需要自行调整。在清除雪障时,旋切式除雪机具有明显的优势,但是无法清除压实的积雪。铲剁式除冰机由多刃刀组成的工作铲在曲轴的带动下
3、上下运动,对路面冰层进行剁击,该机构采用柔型连接,实现了对路面高低不平的自动补偿。附带的斜铲机构具有收集冰雪的功能。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高速公路服务水平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快速有效地清除路面积雪已是高速公路养护管理中的一个重要课题。但是,目前从我省除雪机械数量的配备和机械性能上看,只够半机械化的装备水平,在管理方面仍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在今后的工作中,只有不断地总结经验,及时了解和吸收国外的先进经验和管理方法,引进和开发先进的养护机械设备,完善机械设备,才能真正实现机械化除雪,使我省高速公路的养护管理水平迈上一个新台阶。二、研究目标与主要内容(含论文提纲)研制出适应不同的
4、作业环境,小型化、高速化、机电一体化和多功能化并兼顾作业的安全性与舒适性的多功能除雪除冰机器人。同时采用遥控技术,减少人力除雪(冰),实现除雪(冰)自动化,这样既可以大大降低劳动强度,又可以提高国内城市建设的机械化水平。如遇到持续厚雪和冰冻天气,可以将损失降到最低,减少人员伤亡。论文提纲:1引言1.1研究背景1.2产品发展现状1.3设计特点及产品应用价值2UG产品设计概述2.1UG设计造型的特点2.2UG产品设计的一般过程3产品结构设计3.1结构及工作原理3.1.1工作原理3.2重要部件3.2.1螺旋除雪机构3.2.2滚轮式除冰机构3.2.3圆盘刷3.3小结4传动及电气控制部件的
5、设计及选择4.1电气设备的选择4.1.1螺旋除雪减速电机的选择4.1.2滚轮破冰减速电机的选择4.1.3圆盘刷清扫减速电机的选择4.1.4行走减速电机的选择4.2传动系统设计4.3主要零部件校核4.3.1螺旋除雪机构轴的校核4.3.2行走车轮部分轴的校核4.3.3螺旋机构轴承的校核4.3.4行走机构轴承的校核5基于UG的除雪机器人设计5.1建模5.1.1螺旋除雪机构5.1.2滚轮式除冰机构5.1.3圆盘刷5.2虚拟装配总图5.3CAD工程图的生成6除雪机器人实物制作7应用前景参考文献致谢三、拟采取的研究方法、研究手段及技术路线、实验方案等首先我们会对近几年南方冬季下雪情况进行调查
6、分析,包括南方各地区近年雪灾发生率和道路积雪程度,以及对市场上现有的除雪设备进行调查分析,根据所得到的信息和资料对我们的机器人进行设计和研究,包括去市场上买材料,对该产品进行技术分析及产品完整的CAD图和说明书,最后制作该产品,待产品成功研发之后,我们将会进行试验,并在试验中进一步的完善该产品四、参考文献[1]郝伟,党进谦,连星耀.公路除雪技术现状及思考.交通标准化,2008,(12):84-86.[2]张慧娟.使用融雪剂除雪给环境带来的危害分析.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2010,(01).[3]郭春凤,吉孟福.铲刮式除雪及避障装置结构分析.工程机械,2009,40(7).[4]李岩
7、松,朴东梅,贾晓勇.高速公路除雪工作探讨.交通标准化,2010,(224):61-64[5]黄钟岳,陈光,王晓放,谢蓉,冯刚,宋甲宗.热力机械复合除雪除冰方法研究.养护机械与施工技术,2004(01):28-30.[6]谢立扬,张西农,李勇.除雪机械构造.筑路机械与施工机械化,2005,22(11):10-12.[7]成大先,机械设计手册.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8]孙恒,陈作模.机械原理.第6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9]齐宝森,李莉,房强汉.机械工程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