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利多卡因联合用于绝经后妇女取器术的临床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利多卡因联合用于绝经后妇女取器术的临床分析作者:徐金红单位:西安庆华医院,陕西西安【摘要】目的:减轻绝经后妇女取器时的痛苦,预防绝经后取器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绝经后取器成功率。方法:于宫颈旁侧穹窿内4点、10点处用5ml—次性注射器进针1cm〜1.5cm分别注入2%利多卡因2ml,棉签蘸取2%利多卡因约2ml插入子宫颈管。5min后取器。结果:58例除1例借助B超取出,其余均在常规取器下取出。结论:应用利多卡因用于绝经后妇女取器,可减少患者痛苦,提高取器成功率,不失为基层医院值得推广的一种方法。【关键词】宫内节育器绝经后妇女利
2、多卡因妇女绝经后,由于卵巢功能的衰退并逐渐消失,雌激素低落,生殖器官出现萎缩。绝经后子宫萎缩变小,使宫内绝育器错位,嵌顿,给取器术带来很大难度,且病人取器时易发生疼痛,取器损伤等并发症。我院计划生育门诊于1999年1月至2006年12月采用利多卡因联合局部应用用于绝经后妇女取器58例,效果满意。分析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年龄51岁〜78岁,平均年龄56.2岁,绝经年限5a〜30a,平均6.7a:孕欠2次〜5次,书匀3.6次:放置宫内节育器(1UD)年限20a〜45a,平均32.5a;本组58例均为金属圆形环。所有病
3、例均常规妇科检查,B超检查排除占位病变,宫腔内见IUD,确定环位,子宫内膜厚度宫颈刮片巴氏染色III级以下。有老年性阴道炎白带多先了治疗3d,取环后常规用抗生素预防感染3do1.2方法受术者取膀胱截石位,常规暴露外阴新洁尔灭棉球消毒外阴,2%碘酒棉球、75%酒精消毒宫颈,钳夹显露宫颈。一手于耻骨联合上方推压子宫底部协助固定子宫位置,使萎缩的宫颈显露。于宫颈旁侧穹窿内4点、10点处用5ml一次性注射器进针1cm〜1.5cm分别注入2%利多卡因2ml,回抽无出血,注入无阻力为顺利。用一根棉签蘸取2%利多卡因约2ml插入子宫颈管,
4、2min取下,继而用两根棉签蘸取2%利多卡因约3ml插入子宫颈管,2min后取下,宫口松弛,由于宫探针探测宫腔深度及坏的位置后,用取环钩将环钩住,移动位置离开宫壁,将金属环取宙。2结果58例中IUD嵌顿12例,除1例借助B超取器,其余均在常规取器下取出,其中6例轻微下腹隐痛,其余无明显不适;术后阴道出血持续1d〜5d,最长7do3讨论子宫有丰富的神经支配,绝经后雌激素低落,子宫及宫颈出现萎缩,宫颈变短变硬,宫口缩紧,环相对增大,嵌入内膜下,再者,受术者情绪较为紧张;使其在术中疼痛更为明显,易发生取出困难及疼痛、出血。绝经后取
5、环的疼痛主耍是扩张宫颈所引起的,应用2%利多卡因宫颈旁局部神经阻滞,联合2%利多卡因表面浸润麻醉能改变神经纤维膜的通透性,阻碍神经冲动的传导,尤其对感觉神经作用快,使其完全丧失兴奋性和传导性,有效地阻断宫颈和宫体感觉神经的传导,使子宫,宫颈肌肉松弛、扩张,同时避免和减轻了迷走神经兴奋冲动的传出,从而达到麻醉止痛效果。利多卡因是氨酰基类中效局麻药,能改变神经纤维膜的通透性,阻断子宫颈及子宫体的向心性传导,有效松弛子宫颈,两者联合用药,使宫颈扩张,及镇痛效果均达到最佳状态。宫颈旁注射部位4点、10点处可避开血管。利多卡因用于宫颈
6、旁局部麻醉,利多卡因表面浸润麻醉操作简单易行,镇痛扩张效果可靠,无副作用,值得推广。临床上多用扩宫棒扩张宫颈后取环,时间长,病人多因年龄大,刺激明显而难以忍受,也有报道服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3d后取环,但服药有副作用:恶心、轻度呕吐,轻微血压升高,寒战。取环都是门诊病人,多次往来医院不便。利多卡因联合用于绝经后妇女取器术宫颈口松弛,不需用宫颈扩张棒扩宫口。宫腔出血呈点滴样,量少,血压与术前比较无变化,无副作用。操作时间短,操作简单容易掌握。对绝经吋间较长,体形瘦小的妇女,由于宫颈萎缩几乎与阴道穹窿融合,宫颈钳无法钳夹牵引
7、,则直接进行上诉操作,以免组织脆弱使宫颈或阴道穹窿损伤致出血。取环钩有时也需稍向内弯曲,减少勾出宫颈内口吋的嵌顿,有颈管粘连情况时,先以探针沿宫腔方向轻柔分离,由于整个子宫均萎缩变小,穿透内口即可触及环感,再以利多卡因表面麻醉后钩环。【参考文献】[1]应毫,王德芬.促宫颈成熟的理论与方法[J1.实用妇产科杂志,1999,15(5):237.
[2]徐娟.利多卡因在宫内节育器取出术中的应用[J].实用妇产科杂志,1996,12(2):94.
[3]赵丽君,赵亚蓉.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用于绝经后妇女取器术62例临床分析
8、[J].实用妇产科杂志,2000,16(6):325.
[4]邹如婵.利多卡因宫颈管表面麻醉加健康教育用于更年期取环术[J].中华中西医杂志,2004,5(8):25.
[5]王淑贞.妇产科理论与实践[M].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469-479.
[6]江明性.药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