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导学案实施体会

数学导学案实施体会

ID:43900965

大小:95.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10-16

数学导学案实施体会_第1页
数学导学案实施体会_第2页
数学导学案实施体会_第3页
数学导学案实施体会_第4页
数学导学案实施体会_第5页
资源描述:

《数学导学案实施体会》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教学论文・中学数学】数学导学案实施体会马小辉数学教研组二零一四年元月本文属原创作品数学导学案的实施体会摘要:在我校实施导学案以来,高•数学导学案应用和实施已经逐渐成熟。本文结合教学实践,针对数学导学案的编写和设计从问题的设计、数学思考的引发、典型例题和巩固练习的设计等几个方面进行了探讨,并对数学导学案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改进措施。关键词:数学导学案随着新课改的实施,新课程理念更加广泛深入地应用于教育教学之中,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已成为提高学生学习成绩、实现学生个性发展的关键。如何将先进的教育与学习理念切实有效地转化为数学教师的教学行为、转变成数

2、学课堂中学生的自主学习呢?“导学案教学”以其特有的新颖性、实用性、高效性和易操作性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所谓“导学案教学”就是以导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法的教学活动,是培养学生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突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注重学法指导的一种教学策略。“导学案教学”主要目的是改变以往传统的、落后的教学以适应现代教育发展的教学。其特点是:以“导”为主,让学生的学走在教的前头,把学会学习的理念和要求,有效地落实和体现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它变传统的讲授式的“要我学”为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式的“我要学”。两年来,我校数学教学中尝试着实行导学案教学,下面我就“导学案教学”谈一下

3、自己的一些肤浅认识。、关于导学案的设计和编写叶圣淘先生说过:教是为了不教,所以要想把导学案落实到实处,让学生真正学到知识,提高能力,导学案的设计和编写是关键。导学案的设计和编写就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问题引领是导学案的关键。问题是“导学案教学”的主旋律,只有将数学知识点转变为探索性的问题点、能力点,通过对知识点的设疑(以问题形式设计成题组)、质疑、释疑、激思,培养学生的能力品质和创新素质。导学案中的问题设计应有层次性,梯度性,能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层层深入地理解知识内容,能引领学生的思维活动不断深入。同时还应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要使优秀生从导学案的设计中感

4、到挑战,一般学生受到激励,学习困难的学生也能尝到成功的喜悦。要让每个学生都学有所得,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例如,在《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中为了探究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可以设计这样的一系列问题:(1)、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是什么?(平面外的一条直线平行于平面内的一条直线。)(2)、一条直线和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垂直,那么这条直线和这个平面是否垂直?(不一定垂直o)(3).一条直线和平面内的两条直线垂直,那么这条直线和这个平面是否垂直?(不一定垂直。)(4)、一条直线和平面内的无数条直线垂直,那么这条直线和这个平面是否垂直?(

5、不一定垂直。)(5)、一条直线和平面内的所有直线垂直,那么这条直线和这个平面是否垂直?(垂直,得出线面垂直的定义,但要证明线面垂直不容易操作)(6)、一条直线和平面内的具有什么关系的直线垂直,那么这条直线和这个平面是否垂直?(两条相交直线,得出判定定理。)通过这样层层设计的问题,即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了知识点,同时也引发了学生的思考,真正地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2、引发数学思考是导学案的特色。数学思考是一种深层次的智力活动,是学生对数学对象的深刻理性认识。数学思考融合于知识与技能、解决问题之中,而数学思考能力的高低更是衡量一个人数学能力高低的权重袪码。因此数学导学案

6、的设计必需突出能够引发学生数学思考的特点,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体现以学生为主体、自主合作探究数学新理念。引发数学思考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1)、鼓励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问”是“探”的开端和主线,产生学习的根本原因是问题,没有问题就就难以激发求知欲,感觉不到问题的存在,学生就不会深入思考,学习也只是表层和形式的。(2)、教师要给足学生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学会思考问题,这样才能做到不仅把只是传给学生,而且知道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3、典型例题是导学案的着力点。一份好的导学案就要看它是否真正地让学生得到了实践和练习,这绝不是靠“题海战术”,“题海战术”只会

7、打磨个性,窒息创造能力,僵化思维方法。所以导学案设计要注意例题的质量,即题目的难度和深度,这是对学生学习水平的要求,也是教师设计导学案例题的标准。例题的设计必须在学生“最近发展区”内,使学生可以“跳一跳,摘桃子”,同时还要考虑到大多数学生的认知水平,应面向全体同学,题目做到少而精,具有代表性,能针对教学重点和难点,起到示范引路,方法指导的作用。例如,在对《平行关系的判定》一节进行教学设计时,可选择这样一个例题:已知有公共边AB的两个全等的矩形ABCD和ABEF不在同一个平面内,P、Q分别是对角线AE、BD±的点,且AP=DQ,如图。求证:PQ//平面CBE。才

8、这个例题有三种证明方法:(1)构造线线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