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3859385
大小:51.85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10-16
《高考历史古近今中西历史知识与唯物史观的结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古近今中西历史知识与唯物史观的结合经济结构、社会结构、土地制度、赋役税制及其变动(属于生产关系范畴)经济结构是指产业结构或所有制结构社会结构是指社会中阶级阶层的构成1、中国古代:(1)经济结构:农业手工业商业〃自然经济商品经济资本主义萌芽变动:封建土地私有代替井田制、工商业发展繁荣与资本主义萌芽,但古代仍然是农业经济(小农经济、自然经济)占主导(2)社会结构:政府(统治者)、地主(豪强或士族与庶族;官僚或士阶层与中小地主)、工商业者与雇工(宋以后统称市民)、农民(自耕农与佃农)、奴仆等,地主与农民的矛盾是主要矛盾。变动:新兴地主代替旧贵族势力、商人社会地位有所提升
2、、农民身份变化(人身依附关系减弱松弛:农民是否获得经济或人身便利)、市民阶层兴起扩大(商人变地主不是真正变动)(3)土地制度变动:井田制(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屯田制均田制(封建社会的土地国有:屯田制是政府招募流民耕种,一般在边疆地区;均田制下的农民被称为政府的佃农即官佃,按人口分给各家,土地禁止买卖,缴纳租庸调,义务付兵役即府兵制,佃农与政府形成人身依附关系)、庄园制(西汉出现豪强地主,兴起于东汉,盛于唐,与士族制度相关,靠兼并起家,属于大土地所有制,战乱时代割据一方。其重要的特点是农民与庄主有强烈的依附关系、聚族而居、“闭门成市”(自给自足)和拥有私人武装)、
3、租佃制(大多是封建地主土地私有:佃农与地主形成人身依附关系)、自耕农经济(农民私有:与政府形成人身依附关系,是国家赋税徭役的主要承担者,也是土地被经常兼并的对象)。土地政策变化:宋以前政府“立田制抑兼并”,宋以后不立田制不抑兼并。(4)税制变革:西周贡赋制---春秋鲁国初税亩一-西汉编户齐民-一北魏租调制一隋唐租庸调制--唐后期两税法-一宋方田均税法一-明一条鞭法-一清雍正摊丁入亩(地丁银)。特征:人丁税为主到土地税为主;时间逐渐固定;由繁到简;实物地租到货币地租。影响:适应商品经济发展需要,有利于农产品的商品化和手工业商业的发展繁荣以及资本主义萌芽的增长;有利于
4、人身依附的减轻,缓和阶级矛盾,稳定社会秩序,农民生存途径增多,农民收益增加;有利于人口增长,加剧人地矛盾(解决办法:引进高产作物、政府政策、开垦荒地、移民边等);有利于增加政府收入,一定程度抑制土地兼并,加强中央集权,维护封建统治。(5)生产关系的变动源于生产力的发展。(这几次考试题答案中出现了这两个“原因”)比如铁器牛耕的使用推广、镂车翻车曲辕犁筒车都江堰等、科技著作等。生产力发展生产关系的变动还能引起上层建筑的变动,上层建筑的变动还能反作用于生产关系,如君专中集的不断加强、社会结构的变动冲击传统价值观念、王阳明心学是让“士农工商”四业达到“一心”。(6)分工不
5、合作会降低行政效率(宋朝各级官吏、明朝地方三司),分工又合作(三省制、行省制、督抚制)(1)经济结构及其变动:自然经济逐步瓦解,近代工业(洋务经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产生并曲折发展,特权经济(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官僚资本主义经济)膨胀并阻碍民族工业发展,抗战时期民族工业内迁利于西部工业布局,中共领导下的农民所有制经济并保护中小工商业政策激发了农民保卫胜利果实的热情,用小车推出来了一个“淮海战役”。(2)社会结构及其变动:地主与农民的矛盾(不变:国统区的广大农村;变动:苏区或解放区农民翻身斗地主;微变:表述为“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之间的矛盾”),民族资产阶级与工人阶级的
6、矛盾(不占主导),外资官资买资与工人矛盾,最主要的矛盾是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中共代表工(领导)农民(主力)民资(重要依靠力量)等广大人民群众利益,国民党右派(蒋汪等)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和帝国主义势力,三座大山(帝官封)(3)近代中国生产力发展:西方器物(科技军事机器等)、民族资本、国内外市场、自由劳动力、中共领导下的根据地土地革命(或改革)近代上层建筑变动:三个半殖半封政府(晚清政府三大经济政策,民国临时政府经济政策,蒋介石政府统治前十年经济政策)西学东渐与中西方思想文化的碰撞交融,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其中国化进程(4)天朝上国:针对周边少数民族政
7、权或外邦诸政权的大国心态。比如郑和下西洋、1793年马戛尔尼使团访华受到的“礼遇”、清政府将鸦片战争定性为“地方事件”。夷夏之防:中国古代主张严格民族界限、尊崇华夏、鄙薄其他民族的理论。(“华夷之辨”,或称"夷夏之辨"、"夷夏之防")在1858年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广州被攻陷,广东籍的户部侍郎罗惇衍说:“人心愤夷已极,而地方官自夷人入城以来,每讳言夷务,甚至文移公牍,称夷务为洋务,又称为外国事件,不敢斥言夷字。”这说明()A.天朝上国观念受到冲击B.战争推动洋务思想发展C.古代华夷观念彻底崩溃D.清朝外交方针发生转变孔子作《春秋》,提出了”内诸夏,而外夷狄“的观点
8、,夷夏之防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