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3685261
大小:1.35 MB
页数:24页
时间:2019-10-12
《案例探讨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第四章案例探討分析第一節探討盒計法度量碎形維度空間分佈之資訊經由文獻回顧的相關對於空間碎形維度的計算方法中,歸納眾多硏究方法與結果的分析後,發現盒計法是較適合表現空間分佈特性的方法,在不同的切割網格大小下建地的空間特性依然可以有一定的相對位置關係,而其他的計算方法如步進法(dividersmethods)、面積—周長比例法(area・perimetermethods)、大/」、等級分配法(size-FrequencyDistributions)等等較無法區分出空間的特性,因爲這些方法的硏究大部分
2、是針對單一的硏究單元而發展出來,對於硏究單元的外形破碎程度產生的計算方法,無論硏究單元的空間位置在任何地區計算的結果都是相同的,如圖所示在步進法與(面積•週長)的計算方式下A與B的碎形維度値是相同的,而這樣的計算方式並不適合於聚落空間分佈形態的分析,而盒計法是適合硏究空間分佈特性的計算方法。圖相同建地數量下因分佈位置的慕異會影響碎形維度的大小第二節空間面向分析本硏究利用盒計法以民國16、71、83年度的數値資料的建地部分調查資料爲硏究資料,作爲討論在空間面向下的台灣地區在相同的時間尺度上,每個以
3、縣市爲單元的聚落空間分佈,並以建地爲代表聚落的空間分佈形態因子下,利用盒計法計算每一個縣市單元的碎形維度値〈表3・4、3・5、3・6〉並區分爲三部份;從各縣市間的差異比較到北中南三區內縣市空間分布及省轄市間的差異來分析。第一部份:以台灣西部平原各縣市單元的碎形維度加以分析,發現在不同的時間斷面下台灣西部地區的聚落分佈的形態是不太相同的(圖4・2),將民國16年的建地以冃前的行政單元與當時的聚落位置相結合的結果,是呈現北、中、南地區的聚落形態皆爲集中的類型,維度値大致上偏低只有嘉義市的1.51是偏
4、高於平均値1.25西部各縣市維度値的變異數是0.012(表4・1),而在71年的時間斷面下台灣西部地區各縣市的聚落分佈的差異性就比較多,(圖4・3)最高的是台中市的「80而最低的是南投的1.39,當年的各縣市平均値也升高到「52但變異數也加大到0.018(表),在這個時間點上台灣西部地區縣市單元內的建地聚落呈現出較平均且充斥於行政單元內。民國七十年代也是台灣地區經濟快速發展,人口大量增加的時候,各地區的房地產價格開始飆漲造成大量的建地出現(周菊香,1993),而這時的維度値也相對的增加,而相對的
5、城鄉的差距也在這個時間點上開始出現較大的不同,於工業、商業,第二、三級產業都市機能導向的縣市的碎形維度値都偏高如台北縣1.63、台南市1.63、新竹市1.65、於較第一級桃園縣1・65、嘉義市1.76、台屮市1.80,而J產業導向的縣市如南投縣「39、嘉義縣1.39、屏東縣1.40,由這樣的資料中分析,在空面向下,利用碎形維度的分析可以輔助,其他的都市指標系統來了解每一縣市單元的空間分佈形態。民國83年的建地聚落利用盒計法計算後的結果大致上與民國71年的建地聚落分部的形態相同,第二、三級產業都市
6、機能導向的縣市的碎形維度値如新竹市1.61、桃園縣1.63、台南市1.65、嘉義市1.75、台中市1.76(圖4-4)的數値都是偏高的,顯示在經濟活動較強的縣市與民國71年一樣都呈現較平均充斥的分佈形態,相對的屬於農業或第一級產業的縣市如南投縣1.22>嘉義縣1.29、屏東縣、1.31、苗栗縣1.36、新竹縣1.39其聚落的分佈形態就較不平均呈現較集中的分佈形態,就台灣西部各縣市在83年的碎形維度平均値爲1・49,變異數爲0.024(表)的基本統計數據來分析發現83年度的西部各縣市的建地聚落分佈
7、呈現較不平衡的現象。第二部分:就上述的分析中發現碎形維度的變化與台灣地區縣市的分佈位置有明顯的差異存在,利用台灣目前的四人區域的劃分界線(圖4・5)將求得各年度縣市的維度値區分爲北'中、南三區並利用統計的計算得到北、中、南三區維度値的統計資料(表4・3),在民國16年間北中南三區的變異數爲0.0069、0.01388、0.01072以北部地區的縣市變異程度較低而中部與南部的變異程度較高,由碎形維度所代表的空間分佈形態,作爲分析中部與南部的各縣市單元間的聚落分佈形態的差異較人,而北部的各縣市相對的
8、差異較小,而這樣的結果可發現在民國16年時的聚落分佈有一定的南北差異。民國71年與民國83年的資料在經由相同的統計計算後發現結果與民國16年的結果類似,中部與南部的各縣市單元間的聚落分佈形態的差異較大,而北部的各縣市相對的差異較小,故在三個時間的斷面下台灣北部區域、中部區域、南部區域的三個區位的內部空間的變化程度各有不同。第三部分:是以空間的面向下將發展條件較爲一致的台灣五個省轄市,作爲比較其碎形維度時發現五個省轄市於民國83年的碎形維度値介於1.752-1.525(表3・6)之間在台灣本島的二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