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3678645
大小:21.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10-12
《小学生解题过程中心理障碍及对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小学生解题过程中心理障碍及对策小学数学教学,不仅仅要让学生掌握必要的数学知识,更要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习惯,但由于他们的年龄较小、心智还不够完善,在解决问题时会出现一些心理上的障碍。因而教师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要了解这些心理障碍,并采取积极的对策。一、思维模仿,产生惰性心理小学生在解决问题时,习惯于模仿教材上例题的解题思路,希望用一种模式来解决所有问题。长此以往,就会产生思维的惰性。例如教学“稍复杂的分数应用题”,教师往往会用如下的四道题进行比较:(1)鸡有60只,鸭比鸡多,鸭有多少只?(2)鸡有60只,鸭比鸡少,鸭有多少只?(3)鸡有60只,比鸭多,鸭有
2、多少只?(4)鸡有60只,比鸭少,鸭有多少只?学生比较后会得出这样的结论:要求单位“1”的量,用除法,多或少几分之几,就用1加或减几分之几。这种方式对于大多数类似的问题来讲,是可行的,但遇到“鸭比鸡少,鸡比鸭多60只,鸡有多少只?”这种简单问题,学生反而不能很好地解决。应对策略:其实数学问题是千变万化的,单纯的模仿,会限制自我的独立思考能力。教师对例题的讲解,不是教学生模仿套路,而是教会思路,要顺着学生不完全清晰的思路,启发学生推测、猜想,鼓励学生大胆运用跳跃性、试探性的直觉思维来解决问题。在教学过程中,例题的讲解,不能就事论事,要进行有机变式,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3、。二、浅表思维,产生从众心理受年龄和心理特征的限制,小学生思考能力以直观形象为主,易受问题中的表面数据和题型结构特征所干扰,对于一些似是而非的问题,不能有效分配自己的注意力。审题过程中,时常孤立地看一句答一步,忽视条件与问题之间的整体联系,久而久之,会缺失自我,产生从众心理。例如计算:7X-7X,受数据特征的影响,学生以为结果等于1。再如,计算:4-(+),受乘法分配律的影响,学生会得出:一(+)二三+三这种错误的结论。应对策略:苏联心理学家克鲁捷茨基指出:数学上获得成功的能力,是理解数学基本概念和熟练地使用它们的能力,如果数学知识仅停留在表面和浅表认识上,那么将失
4、去数学应用的能力。因此,教师要遵循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以知识为载体,以技能训练为手段,将学生的数学概念纳入到一定的知识体系中,使学生的知识从孤立、表面向系统、深度发展,同时运用对比训练,让学生比较借鉴别人思维上的成功与缺陷,树立“我能行”的信心,克服无主见的从众心理。三、思维梗阻,产生怕错心理学生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一遇到稍复杂的题型,往往会感到无从下手,害怕出错,进而干脆不去思考,采用放弃的策略,这种前怕狼后怕虎、不敢想的怕错心理,会进一步让学生感到数学难学。例如,图1中梯形上下两底的比是2:3,三角形甲与乙的面积分别是10平方厘米和18平方厘米。求梯形的面积。
5、有学生认为题目中没有告诉我们这个梯形的高以及底,无法求出这个梯形的面积。但题目中已知上下底的比为2:3,我们不妨设这个梯形的上底是2,下底是3,进而分别求出三角形甲和乙的高,两高之和就是梯形的高,然后运用梯形的面积公式求出梯形的面积,应对策略:对于学生思维受阻的情况,教师首先要培养学生的抗挫能力,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同时要引导学生分析造成思维受阻的原因,帮助他们把握题目中的本质问题,转化解题思路,灵活调整思考角度,看看问题与哪些知识有关,想象有哪些隐含条件,能否化生为熟,化难为易。同时,教学中,要不断地渗透思考问题的策略及方式方法,使学生在遇到困难时,不至于束手无策
6、。四、思维定势,产生被动心理小学生在解决问题时,往往会沿着自己固有的思维模式进行思考,不能够针对具体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不愿意推敲现有结论的理论依据和逻辑联系。在解决问题时,满足于常规的结果。这种处处被动的思考方式,往往会使学生不知不觉地画地为牢,对具体问题不能灵活、合理地抽象加工,从而限制了思维的发展。例如,图2小正方形的面积是12平方厘米,求圆的面积。此题虽不复杂,但由于学生受到“要求圆的面积,必先求圆的半径”的影响,认为必须要求出半径,而这里半径的平方是12,就目前现有知识是无法解决的。应对策略:要想让学生突破思维定势,教师就需要引导学生经常地反思自己的认知
7、活动,通过观察、实验、分析,检查自己的判断正确与否,教学中教师应设置一些使学生形成认知冲突的挑战性问题,提供质疑问难的机会,使学生学而思、思而惑、惑而解。五、思维迟钝,产生自卑心理学生的学习成绩一方面受到遗传因素的影响,另一方面受到环境以及个人知识基础的影响。每个人的认知、情感、思维等方面都会存在一定的差异,尤其是知识基础比较弱的学生,他们的数学思维活动一般比较迟钝、呆滞,对自我缺乏信心,从而产生自卑心理。上课时听教师与其他同学的发言,自己不愿意动脑筋,不敢回答问题,不敢表现自己,学习吃力,处于疲于应付的低级状态。应对策略:老师首先要承认学生是具有一定差异的,并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