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张鲲鹏论文

工商—张鲲鹏论文

ID:43672796

大小:29.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10-12

工商—张鲲鹏论文_第1页
工商—张鲲鹏论文_第2页
工商—张鲲鹏论文_第3页
工商—张鲲鹏论文_第4页
工商—张鲲鹏论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工商—张鲲鹏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主体性挺立——关于高校思政课中人文精神的培育张鲍鹏:重庆科创职业学院摘要:孟子说“尽心知性知天”,屮国式的主体性是一种冇内在挺立起来的观照。孔子说:“吾Z道一以贯Z”,其“一以贯Z”的根菱在于内在仁爱思想的确立,而后期岀土的文献简帛材料更证明了这一点,因为仁爱Z“仁”不仅有“双人偶”的外在向度,更有身与心结合的内在支撑。屮华文化以儒家文化为核心,而儒家文化的主体性也正如牟宗三先生评价孟子的思想一样“仁义内在,性由心显”。当下所谓的“小国人信仰缺失”的原因所在,就在于失去了内在主宰的“心”,因此才会出

2、现价值观多元而月•混乱其至摇摆,在当下大肆宣扬“中国梦”教育的背景下,在高校思政课中更应该重申传统文化中主体性挺立(宗教性追求)的人文关怀与道德(理想信念)的联结。关键词:主体性,知行合一,一以贯之主体性的确立在文化的传承与发展Z屮至关重要,其缘由取决于人格的确立与自身思想的成熟,而在屮华文化思想体系屮的主体性的挺立又有其特殊性,其特殊性在于与当下西方学统体系的不同,其主要表现在:西方话语系统特别强调逻辑的推理与语言概念的分析,而屮华文化的主体性更重视内在的挺立,换吉之,虽然也有西方式的终极追问,但

3、是小华文化的终极追问并不是向西方的一样孤悬,而是如孟子所说的“尽心知性知天”①,中国式的主体性是一种冇内在挺立起来的观照,所以孔子说:“吾Z道一以贯Z”②,其“一以贯Z”的根萎在丁内在仁爱思想的确立,而后期出土的文献简帛材料更证明了这一点,因为仁爱Z“仁”不仅冇“双人偶”的外在向度,更冇身与心结合的内在支撑③。屮华文化以儒家文化为核心,而儒家文化的主体性也正如牟宗三先生评价孟子的思想一样“仁义内在,性由心显”④。所以我们不能简单的把现代的“知行统一”比附阳明的“知行合一”⑤,因为知行统一只是简单的把

4、理论付诸于实践当屮,我们可以说这个工人的技术精湛是由于他对理论的专研很深,再加Z长期的训练,英所表现出来的就会有炉火纯青、登峰造极的效果,但是这里而缺了一个价值的主宰,其只是单纯的技术纯熟而已,因为其可以造一些危害生命冇违良知的东西。那么如果我们把孝敬老人也当成一种简单的技术问题,这样就会出现孔子说的“至于①《孟子•尽心上》,《四书五经》,.北京:中华书局.2009年版(以下只注篇名)②《论语•里仁》③庞朴《“仁”字臆断——从出土文献看仁字古文和仁爱思想》,载《寻根》,2001(1)④刘述先:《朱子

5、与儒家的精神传统》,载《湖南大学学报》,2011(1)③王阳明:《王阳明全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犬马”⑥现象,就只是把父母养的口口胖胖的或者只是有饭吃,其间没有半点的情感、敬心。而阳明的“知行合一”是由内而外的显现,换言Z,“知行统一”是一种经验的、平面的,而阳明的“知行合一”是一种立体的,因为“知行合一”有价值主宰、终极归向。所以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是有终极归向的,由内而外的显现,并非经验似的、平面的如西方的能力、经验甚至信仰(因为西方的信仰是先验的存在,而非存有)。那么中国式的“主

6、体性”是如何体现的呢?换言Z,为什么耍树立主体性?我一直重屮树立主体性原因在于,随着价值观的多元化,当下中国人主体性缺失,没有自己的立足点,盲目、盲从,如同“墙头草随风倒”,没有自己的主心骨,这也只是其一;其二在于很多学科接受曲方影响,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是只是“围点打援”,并没有“一枪锁喉”,因为所有理论的设立都是为了解决“人”的问题,那么对于人性如果我们弃之不理,反而专注于外在架构的建设与设计,这样的话就如同缘木求鱼,到头来实质性的是没有任何进展。马一浮等先生在考察学习国外理论学科以后,反退而求

7、其次,依归于传统文化的研究,原因就在于外在学科的建构都是为“人”服务的,是为了“人性”更好的挺立与发展。同时,为什么主体性建立那么重要?究其原因在于它是一个人挺立的灵魂所在,比方说:证明一个男人是女人有成千上万种理由,例如从发型、服饰、饮食、言行举止等等,但是怎样证明一个男人是男人才是最重要的,这就是主体性在解决问题、分析问题中的重要性,因为只有主体性才能够“一枪锁喉”抓住关键所在,而其他方面只是“围点打援”在外面绕來绕去,如同阳明说的“隔靴搔痒”。还有甚者有些学者表面看起來是对传统文化是一种支持态

8、度,扶至在其学科范围内引经据典,但是止是其缺失“主体性”的内在支持,反而表现的不伦不类,甚至造成对传统文化的曲解。比如有些人在当下对缩小贫富羌距建言献策,但是他们在不去区分贫和穷的前提下,牵强的把孟子的贫和穷等同起來,去解释当下问题并认为当下问题早在2000年前孟了就做出过回应。而实际孔孟思想中的富和贫才是真止的对立面,也是针对财富利益而言的;反而是富和穷是不能对等,因为它们的指向是不同的,穷是力不从心者,其是相对于达而言的,孟子说:“达者兼济天下,穷着独善其身”⑦。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