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岳麓版必修2练习:212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含解析

高一历史岳麓版必修2练习:212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含解析

ID:43577746

大小:106.1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10-11

高一历史岳麓版必修2练习:212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含解析_第1页
高一历史岳麓版必修2练习:212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含解析_第2页
高一历史岳麓版必修2练习:212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含解析_第3页
高一历史岳麓版必修2练习:212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含解析_第4页
高一历史岳麓版必修2练习:212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含解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一历史岳麓版必修2练习:212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含解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新提升•课时作业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中西合璧、土洋并存是近代中国生活变迁的典型特征。以下事物或现象中,反映了当时既吸收西方优点,又保持传统特点的有()①深受中国男子喜欢的中山装②各通商口岸大量岀现的西餐馆③津、沪等地出现的毗连式房屋④青年男女在教堂举行的新式婚礼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解析】关键信息:中西合璧、土洋并存。中山装具有中西合璧的特点,①正确;西餐馆反映的是西式饮食文化,②不符合题意;津、沪等地的砖木结构的毗连式房屋,脱胎于传统的四合院,具有中西合璧的特点,③正确;④是西式婚礼,排除。【答案】c2.有学者认为

2、,中国服饰逐渐丧失民族特点并趋于洋化的重大转型时期是在清末民初。这种变化的最根本原因是()A.西方列强侵略的加剧B.西式服装的传入和流行C・国内政治形势的巨大变化D.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解析】清王朝的覆灭、中华民国的建立为中国服饰变化提供了契机和内因。【答案】C3.下表是美国教士林乐知创办的《教会新报》于1868〜1871年刊载的内容明细表,表格主要反映了()年份宗教世俗消息科技建议1868年48%26%22%4%1869年36%36%9%19%1870年18%68%5%9%1871年16%46%23%15%A・传教士传教热情逐渐减退B.传教士日益重视传播世俗

3、信息C.国民的科技意识淡薄D.国民对西方社会了解需求增多【解析】A项只体现宗教一栏的变化,不全面,A项错误;B项只体现世俗消息一栏的变化,不全面,B项错误;C项只体现科技一栏,不全面,C项错误;D项比较全面地反映了表格的内容,D项正确。[答案]D4.“女工的工作时间如此之长,而且还要站立操作机器,所以在招募女工的时候,工厂都要求女工是天足。就有一次,因为那女孩是小脚,而把她辞退。”对材料解读正确的是()A.机器生产有助于改变缠足陋习B.工厂招工歧视女工C.辛亥革命后缠足陋习被彻底废除D.当时女工工作条件有了很大的改善【解析】据材料信息:要站立操作机器,许多工厂都要

4、求女工是天足。纱厂因为女孩是小脚而将其辞退说明机器生产有助于改变缠足陋习。【答案】A5・中国传统的华冠儒服有着严格的等级规定,但从光绪三十一年起,清政府对传统的军服进行改革,陆续拟订了陆军、海军、巡警等新式服制。这说明了()①长袍马褂与西服革履相矛盾②民间服饰变革之风对官定服饰制度形成了巨大冲击③清政府主动顺应服饰变革的潮流④中西文化碰撞和交汇冲击着中国的社会生活A.①③④B.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④【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中国近代服饰变化的理解。粮据题干提供的信息考查的是清朝对军服的改制,根据所学知识只有②④正确,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B项。【答案】B6.下图是民国初

5、年婚礼图片,从中反映出当时近代中国在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上的变迁是()A.男女平等的实现B.中国传统婚礼的废弃C・恋爱自由、婚姻自主成为一种时尚D.呈现出中西合璧、土洋并存的特征【解析】根据图片信息,民国初年婚礼仪式趋于简化,带有西方色彩,故D项正确;男女平等,是指男女在婚姻家庭关系中,享有同等的权利,负担同等的义务,A项材料未体现;“中国传统婚礼的废弃”表述绝对化,故B项错误;恋爱自由、婚姻自主反映的是爱情、婚姻观念的变化,与婚礼仪式的变化没有直接关系,故C项错误。【答案】d7・19世纪末《申报》报道:“(洋人在中国开矿时)惟是中国之人惑于风水者众矣,倘有开矿之举

6、动,则日是山也,或有关乎某处之来龙,是川也,或有碍于某处之地脉,多方阻挠,不使其兴工。”该现象反映出()A.盲目排外成为社会主流B.风水理论成为反洋工具C・民族工业步履维艰D.中西文明激烈碰撞【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近代中国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洋人在中国开矿时)惟是中国之人惑于风水者众矣……或有碍于某处之地脉,多方阻挠,不使其兴工"体现了列强在中国开矿设厂时与中国传统习俗产生冲突和碰撞,没有体现盲目排外成为社会主流,也不能说明风水理论成为反洋工具,故A、B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外国企业,与民族工业无关,故C项错误;材料体现了列强开矿与中国传统习俗的冲突和碰撞,

7、实质是中西文明的激烈碰撞,故D项正确。【答案】D8.1937年,四川大学校长任鸿隽回忆:“吾父在日,无日不思返浙江原籍。吾辈则乡土观念较轻,以为吾中国人自命为中国人足矣,于此中复自画为某省某县人,有何意义?”据此可知,任鸿隽()A.较之先辈乡土观念较轻B.有“中国”观念无乡土意识C.志在抗日无暇顾及乡土D.认为省县户籍管理没有意义【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近代中国社会习俗的变化。“吾父在日,无日不思返浙江原籍。吾辈则乡土观念较轻,以为吾中国人自命为中国人足矣''体现了任鸿隽和先辈相比较,乡土观念较轻。故A项正确;乡土观念较轻并不等于无乡土意识,故B项错误;材料体现了在民

8、族危机严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