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入乡问俗——语言和文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入乡问俗——语言和文化导入鱼(Fish):“鱼”与“余”同音,所以鱼象征着宝贵.如果一张画上画有一个儿童和一条鱼,那么它就表示“祝您有许多当高官的富贵儿子”.……即使在最古老的中国文献中,我们也能看到:水中之鱼预示着丰收……鱼常用来作祭品.在中国中部地区,习惯以鱼头向财神献祭,它象征着“富裕的开头”.春节时,鱼是一种必不可少的菜,象征着"连年有余".——《中国文化象征词典》鱼:脊椎动物的一类,生活在水中,一般有鳞和鳍,用鳃呼吸,冷血。——《现代汉语词典》明确:词的概念意义与文化意义是有区别的。再举例:一次,一位中国教授与一位西方留学生在交谈中提到“望子成龙”一词
2、。教授说:“你父母大老远把你送到中国来学习汉语,他们是想‘望子成龙’啊!”话音刚落,不料这位留学生竟瞪大眼睛反问教授:“你说什么?为什么要望子成‘龙’,而不是望子成‘狗’啊?”明确:尽管在汉语文化里,人人皆知龙是皇权的传统象征,也是高贵、神圣、威严的象征,但在英语文化里,龙却是邪恶的象征,西方人认为龙是凶残肆虐的怪物,难怪这位留学生不想使自己成为一条“邪恶”的龙。中国文化往往将“悲、凉、伤、愁”与“秋”连在一起。秋风一起,凉意顿生,便有“逢秋悲寂寞”,生出许多“幽怨悲愁”的情愫,如:蒋士的"泪与秋河相似,点点注天东";欧阳修的"夜静风竹敲秋韵,万叶千起皆是恨"等
3、名句。而英语的autumn却正好相反,它不仅没有"愁滋味",而且常与"宁静的秋日情调"联系在一起,如"秋语、秋蛩"等;"秋声"也常有欢乐之意。例如:我国古代,皇帝后宫里有佳丽三千,妻妾等级分明,因而汉语中有关宫女名称的词汇就丰富多彩,如"皇后,皇贵妃,妃,嫔,贵人"等.这是清代宫廷文化的一个写照,而英国是一个君主制国家,贵族内由君主封给的爵位等级十分严明,和这种文化背景密切相关的则是英语中的爵位名称,如公爵,侯爵,伯爵,子爵以及男爵等.正如萨丕尔在《语言论》中所说的:“语言的词汇,忠实地反映了它所服务的文化.”小结:不同语言之间既会有一些相似之处,也会有很多差异
4、,这正反映了不同民族心理和民族文化的影响。一、语言是社会生活和社会意识的一面镜子,它反映着文化的产生与演进的过程。在语言的探究中,我们可以推断或还原已经消失的某些社会变动。1、郭沫若先生是较早利用甲骨文,金文材料探索我国古代社会的一位学者.他在《卜辞中的古代社会》一文中,发现田猎的猎物以鹿为主,从而证明生产已脱离渔猎时代.又通过卜辞中的狐鹿,野马,野象等捕获物,证明三四千年前的黄河流域中部是“未经开辟的地方”。2、中国有着漫长的封建社会,非常重视亲属关系.因而汉语中表示亲属关系的词就特别多,各种区分泾渭分明.如表兄和表弟,表姐与表妹,区分相当严格,既要说出性别
5、,还要区分大小,而英语中只有cousin一词就概括了.英语中的uncle在汉语中却区分为伯父,叔父,舅父,姑夫,姨夫等几种不同名称.英语中的aunt一词,在汉语中有伯母,婶母,舅母,姑妈,姨妈等不同称呼.这众多的称呼与汉民族文化背景分不开.封建社会重视亲属关系,无论哪一方面社会交际,都要按亲属称谓规定.因此,严格复杂的亲属称谓反映汉民族的封建社会的文化特征.3、魏晋时期各种与品评人物,佛教和玄学有关的关于清谈的词汇繁多,受士族门阀制度的影响而产生的各种称谓词相当集中,也反映出魏晋时代的风尚.例如,崇尚清高,清谈的风尚笼罩了整个社会论坛,使“清”取得了这一时期最活
6、跃的褒美之词的资格,以“清”为修饰语素,组成庞大的褒义词群.慧皎的《高僧传》中,这样的词语达50多个,如“清平,清坚,清峻,清约,清朗,清远,清严,清敏,清真,清雅,清恬,清谨,清高,清隽”等。4、在"文化大革命"期间,中国人民经受一场大浩劫,而汉语词汇也反映了这一时期社会生活的急剧变化."文革"期间,处处充满矛盾斗争,人们张口闭口都是"批""斗".凡是"中央文革"反对的人和事物,统统冠以"黑"字,如"黑帮,黑线,黑后台,黑秀才,黑五类,黑货……","黑"就是反动的.而凡是"中央文革"拥护的人和事物统统冠以"红"字或"革命"二字,如"红太阳,红宝书,红卫兵,革命
7、样板戏,革命口号"等.在那个时代,任何一句话都能被上纲上线,动不动就联系阶级斗争.那时候,有个极左口号,叫"把无产阶级专政落实到每个词条",这样,出现了许多极左词汇,极端化用语.这些词汇,正是那个动乱时代的真实写照.5、科学技术的发展导入了不少新词汇,它们丰富了人类的语汇库,有不少甚至进入我们的日常语汇.例如,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突飞猛进,极大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与之相关的词如“手机,寻呼机,E—mail(电子信箱),上网,网络,因特网,网虫”等名词频繁地出现在人们口头及报章杂志上.这都说明,词汇是社会变化的晴雨表,从中我们可以了解社会生活与社会意识的变化。二、
8、汉语中的借用词反映出中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