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渔歌子》教学

2.《渔歌子》教学

ID:42953794

大小:43.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9-23

2.《渔歌子》教学_第1页
2.《渔歌子》教学_第2页
2.《渔歌子》教学_第3页
资源描述:

《2.《渔歌子》教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渔歌子》教学框架 新教育实验构建理想课堂有效教学框架  六年级语文    课题:张志和《渔歌子》课时数:1文本解读:张志和《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既是一幅特别的风景画,又是一首特殊的言志诗。说它是一幅风景画,因为全诗四诗,句句有意象,这些意象共同构成一幅美轮美奂的江南春景图、渔翁逍遥图。这幅风景画不同于“游园不值”,因为它几乎确凿地是渔夫生活中的所见之实景,似乎只是将眼前之景平白道出,自然朴素,未经雕琢。也因此,此诗不合适用符码法来进行分析,因为这些意象都是自然意象的涌现,是诗人的真实生活,

2、而不是书斋诗人用传统符码来编造的理想之境。说它特别,是因为这风景中的核心景物是一个人,是诗中渔人,是写诗之人,是一个在中国文化传统中生息数千年的“渔父”。说它是一首言志诗,因为这首词继承一个明确的道家传统,用渔父这一出世归隐、无执逍遥、无欲无求、无牵无挂的特殊形象,与儒家的入世辛苦形成对照,表达了一种清静无为、自然逍遥的心志。说它特殊,是因为整首诗无一句直接表达志向,但全诗无不紧紧围绕于此。但在末尾的“不须归”三字中,表面在说归不归,事实上,正是用隐语言志,可谓全词文眼。不须归,是此心安处即吾家,何

3、归之有?表面意思:因身著蓑笠,所以斜风细雨无须归。“不须归”有字面意思,延伸意义。字面意思:因身著蓑笠,所以斜风细雨无须归。延伸的深层意蕴则可能是:天是吾庐,地是吾坑,吾亦是天地之间一白鹭,一游鱼,一草木,何须归哉。此词之魂,我以为就在道家“逍遥”一词,但这一点,铺陈开来就不是三言两语所能完成,大致有:逍遥自然,自由自在,生机盎然,清静淡泊,无用于世……而此词的价值,或者说它之所以得以广泛流传,恐怕还并不是说因为它继承、体现了道家逍遥的思想,而恰恰在于,全词不用一个道家术语,只是既精心又随意地勾勒渲

4、染出一幅江南春景图,全凭生机盎然的自然意象,构画出一幅未受机心污染的自然美景,这画面,似乎不是匠心所运,而只是自然涌现,如白鹭之翱翔,如风雨之飘洒;不讲一句哲学,不言一句人生之志,只凭一个与景浑然合一的渔父形象,把《庄子》一书的许多精髓,再现于这一方风景之内……教学目标A类      1.合乎要求地朗读、背诵课文;知道“渔歌子”是一词牌名而不是题目;能够正确默写。2.能够按字面意思直译本词。B类3.在了解字面意思的基础上,能够在头脑中重建画面,感受和理解诗歌所营造的优美风景与意境。4.通过涵咏、感受

5、、想像,通过阅读提供的背景资料,通过与《江雪》的互文印证,感受并理解诗歌中诗人自然逍遥、无为清静的道家思想。C类5.简单理解“渔父”这个形象在中国文化中的特殊意义。6.初步感受儒道思想的差异性。预习作业见上教学板块(注明各板块解决目标序号及所用时间)学生课堂练习单第一板块——读背译,【目标1、2,15分钟】校读校译 自读,互读自译,互译第二板块——初步建构画面、意境,初步感受诗人之心。【目标3。10分钟】一、渲染其画,尽可能合法地想像补充。提示:画面顺序,颜色,温度,湿度,音响,气息……二、想像渔父

6、及其生活,理解为何“不须归”。衣的描述及其含义。——青绿二字,正是自然本色。“不须归”的含义。——天地即我家,我又何须归?或可补充:能纵棹,惯乘流,长江白浪不曾忧。江上雪,浦边风,笑著荷衣不叹穷。枫叶落,荻花乾,醉宿渔舟不觉寒。乐在风波不用仙。 想像画面,描述画面模仿教师完成的第一句描述,笔述第二句画面。思考与讨论。摘录精要结论。第三板块——比较阅读,引进柳宗元《江雪》,理解《江雪》诗。【目标4目标5。5分钟】一、古代儒家知识分子的“渔父(归隐)情结”: 读解《江雪》小组讨论。子曰:“道不行,乘桴浮

7、于海。”苏轼:“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但是,一个有志于天下的知识分子,在无奈归隐之后,他真的会逍遥于江海吗?二、读《江雪》,用上法理解其画面及渔父。三、小组讨论:(一)相似之处(身份相似,景-人结构相似,衣着相似)(三)不同之处(季节、感情……)第四板块——深入比较阅读,进而深刻理解二首主旨。【目标4、5、6。8分钟。】一、你喜欢哪幅画?二、你喜欢哪个渔父?三、这分别是怎样的两个渔父? 参与集体讨论。摘录精要结论。第五板块——收束,点睛。【目标6。2分钟。】儒,道与中国文化。布置作业:用优美的文

8、字,将本诗改写成散文。既有画面之美,又能体现诗人与天地江湖、自然万物融为一体的逍遥。 摘录精要:儒家担当,入世,心忧天下道家逍遥,出世,自由自在渔父课程设想另一种教学方案,做成小单元,由《离骚·渔父》,《江雪》,《渔歌子》,《爱莲说》及另外若干诗句、名文片段集缀,做成一个“渔父主题单元”。以《渔父》中的屈原(不是真正的屈原)所表达的,为一种不得志但不甘同流合污的儒家精神,《江雪》承之。以此文中的渔父形象为道家思想的代表人物,《渔歌子》承之。以《爱莲说》对二者辨析之,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