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2870725
大小:17.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9-23
《浅谈《舌尖上的中国》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谈《舌尖上的中国》中配音的审美“配音”是影视理论中的一个专有名词,也是一个概念。从字面上看似乎很简单:为画面配解说,为画面配音乐,为画面配音响。从这一点来看,“配音”的由头是画面,依据的也是画面,目的还是画面。声画之间的关系。究其核心和本质,可以一言以蔽之:所谓“配音”,在于再现画面内在的意思,也在于表现画面未尽之意。电视作为视听结合的产物,其魅力决不仅仅局限于图像符号,还在于其声音符号的解释力和感染力。近来由中央电视台拍摄的美食纪录片一一《舌尖上的中国》在人群中引起了不小的轰动,惹来众人议论纷纷。一部成功的纪录片需要与故事、画面配合的还有配音、脚本和音乐等元素,可以说任何一个腐
2、腿都会形成木桶原理。而我们必须看到的是,《舌尖上的中国》之所以能如此成功的获得广大观众的喜爱,除了内容丰富多彩、影视拍摄手法独到之外,电视剧的配音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舌尖上的中国》这部电视纪录片中,我们能看到配音发挥的以下儿点作用:再现文字的情境美。电视纪录片配音是将已有的文学作品转化为有声语言的表现形式。对配音者的要求绝不仅限于单纯的发音规范、字正腔圆,而要通过解说再现文本的意境美、情感美。袁行需先生曾经说过:“鉴赏不是被动地接受,而是一种赋予创造性的艺术活动。如果说艺术创作是自己的生活体验借着语言、声音、色彩、线条等等表现出来,那么艺术鉴赏就是运用联想将语言、声音、色彩
3、、线条等等还原为自己曾经有过的类似的生活体验。”解说词中的情景不是配音者都经历过的,解说时要充分调动自己的想象与联想,让思想感情始终处于运动状态,才能感受到文稿中的情与景,创造情景美的效果,进而增强艺术表达的感染力。比如在讲述酿酒的过程时,配合着现场的鞭炮声以及紧凑而低沉的鼓声,配音员的声音格外低沉而有磁性,悠长缓慢的语速,塑造了一种庄重沉稳的感觉,仿佛已经被幽深醇厚的酒香陶醉。而在老李冒着巨大的海浪在礁石上采摘紫菜时,旁白显得简洁而激昂,在音乐的烘托下潜藏着危险的预示,吸引着观众的注意力并引发他们的联想。这是这些风格百变的配音,让我们在游历中华传统文化的美食之林时,更显得身临其境
4、。2•产生具象的交流美根据有无交流对象的存在,可将播音员、主持人的工作环境分为“虚实”两种情况,即无对象交流和对象交流,而纪录片解说明显属于无对象交流。从专业角度上来说,要求播音员、主持人在“无对象交流”的情况下做到“心中有人”,即对交流对象的感知要具象,不仅要想到通常所说的交流对象的年龄、性别、职业、文化程度等,还要能想象到听众的眼神、动作、服饰以及听到语言信息后的反馈,真正做到通过眼神交流达到心灵的共鸣。对交流对象的想象越具象,听众的感知就越鲜活、越真实。这一点在《舌尖上的中国》一剧终得到了很好体现。剧中大量主观镜头的运用让观者直接“目击”影片中的人事物,比如盛着美食的盘子,装
5、着豆腐的簸箕等,盘子和簸箕像被赋予了牛•命跟随着音乐的节奏前进,拟人化的手法更形象生动,配合着主观镜头,使观者身临其境进而使观众与人物“交流”获得共同的感受。在这种场景下,配音者语气亲切自然,时而平和、时而低沉,让听众感到很强的交流感,声音与画面共同谱写的第一视角,使观众仿佛自己亲手推开了历史的闸门,在时空的隧道中触摸到那段远去的历史。解说者通过想象与联想同观众交流,接受反馈,准确地把握解说词的基调、节奏、风格,从而做到了有的放矢地向观众传达情感。3.构成停连的留片美电视纪录片画面拍摄手法中注重留口的运用,而声音的配音也应当有的留白存在。在《舌尖上的中国》中,解说员的讲词包含着丰富
6、的知识内容。在感受美食的过程中了解各民族地方的节日,如西藏日卡族望果节转地头仪式,广东汕头冬节等。然而每当介绍完一道食物的人物故事后,当需要观众许感受美食所传达的可口与诱惑时,解说员总能恰到好处的作出停顿,任由那些富有强烈视觉冲击力的画面一一挂满水珠的西红柿颜色鲜艳透亮,火红的辣椒,闪动的火苗,刻满皱纹的脸颊等一—将观众带入深深地遐想之中。这种“停顿”,是一种画面的转换和延伸,情感的过渡和回味,恰当运用声音留白,能产生言已尽情未止、声已落味更浓的效果。给观众留下想象、回味、思索和判断的空间,这样比喋喋不休的直白表达更自然、更深刻。正所谓“言有尽而意无穷者,天下之至言也”。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