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哲学与弗雷格

分析哲学与弗雷格

ID:42865787

大小:20.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9-23

上传者:U-991
分析哲学与弗雷格_第1页
分析哲学与弗雷格_第2页
分析哲学与弗雷格_第3页
分析哲学与弗雷格_第4页
分析哲学与弗雷格_第5页
资源描述:

《分析哲学与弗雷格》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分析哲学简介当我们说分析哲学家重视分析的时候,人们自然会问一个问题:难道其他哲学家不重视分析吗?可以说,从哲学产生之日起,分析和综合就同时并存为哲学的基本方法。没有分析也就谈不上综合,没有综合就无从进行分析。综合有助于总结知识和产生新的概念,分析有助于澄清概念和梳理知识。哲学作为一种爱好智慧的活动,总是要靠分析和综合这左右两只手。尽管如此,人们仍然可以说,有的哲学家更善于分析,有的哲学家更善于综合。在西方哲学史上,有受到经验科学更多影响的哲学流派,也有受到数学和逻辑更多影响的哲学流派。前者着重于使用综合的方法,后者着重使用分析的方法。这表现在西方近代哲学史上,以洛克、贝克莱和休谟为代表的经验论传统强调对经验知识的综合,以笛卡尔和莱布尼茨为代表的唯理论传统强调对概念的分析。罗素称他所代表的新的哲学运动为“分析的经验主义”,旨在表明,这一运动具有经验主义的传统,同时又吸收了唯理论传统中的重视逻辑分析的特点。并且结合了现代数学和逻辑分析的技术。传统的经验主义配备了这种有力的分析技术后,它的左右手就更加强大了。分析哲学家重视分析,不仅在于他们的分析配备了现代的逻辑技术,而且在于他们把分析看作是哲学的基本任务。这是早期的分析哲学家提出的一个新观点。他们认为,科学的任务是追求真理,哲学的任务是澄清意义。为追去真理,需要通过经验观察和归纳建构科学的理论,并通过科学实验来证实或证伪这样的理论。为澄清意义,需要 对这样的理论进行分析。哲学就是一种澄清意义的活动。维特根斯坦说“哲学的目的是从逻辑上澄清思想。哲学不是一门学说,而是一项活动……可以说,没有哲学,思想就会模糊不清:哲学应该使思想清晰,并且为思想划定明确的界限。”传统哲学认为,哲学是人类知识的总结,因此他们构建包罗万象的知识的体系,创造关于全宇宙的一整套理论。在经验知识还不具备的地方,他们就以思辨的原来取代它。他们甚至认为,完全凭借思辨的理智,就能建立起一套绝对无误的知识原理。分析哲学家认为,这种脱离经验的思辨只能产生无意义的命题,它们不但无助于科学知识,而且有害于科学知识,造成人们思想上的混乱。为此,就需要通过分析来消除这样的混乱。分析的目的,不在于建构知识的体系,而在于澄清已有的知识体系中的命题的意义,在于一次一个地处理问题。这就是分析哲学家把分析看作是哲学的基本任务的原因。怎样来进行分析?分析哲学的方法大致可以划分为二种类型:一种是人工语言的分析方法,一种是日常语言的分析方法。人工语言的分析派主张,既然日常语言是模糊不清的,那么我们就创造出一套理想的人工语言来,即创造出一套梳理逻辑化的符号系统。在这种语言中,每一个符号都有一个确切的含义,每一个句子都按照严格的观则建立起来。有了这种人工构筑起来的理想语言,就不怕日常语言的含混和歧义,就可以把它作为一种标准化的衡量工具,从而防止日常语言所可能引起的对语言的逻辑形式的误解。E1常语言的分析派则持相反的态度,他们认为不可能创造出一 套完全能够取代日常语言的人工语言来,人工语言不可能完全精确地翻译日常语言。因为语言不是人们可以随意创造的,语言跟人们的生活形式密切相关。有多少种生活形式,就有多少种语言形式,甚至语言本身就是生活形式的一部分。生活形式是十分丰富和不断发展的,因此,日常语言也是十分丰富和不断发展的,任何人工语言都不能有这样的多样性和丰富性,都不可能跟上生活形式的发展。因此,语言分析不是用一种人工语言去校正日常语言,而是在日常语言中,用各种各样的方式,比如指出一个词或一个句子的最初用法是怎样的,人们是怎样学习这个词或这个句子的。形而上学的哲学家是怎样曲解它们的用法的等等,来帮助人们理解词或句子的正确用法。人工语言的分析派一般主张由繁到简的分析,它扌巴复杂的命题化简为简单的命题,把复杂的概念化简为简单的概念;或者反过来,用简单的命题构成复杂的命题,用简单的概念构成复杂的概念。日常语言的分析派对此则此相反的态度,他们认为无所谓分析的最终的简单成分可言,一个命题或一个概念,在一种上下文中是简单的,在另一种上下文中就可能更为复杂了。因此他们分析主要不是化简,而是释义,是把一个句子或一个词与其相仿的或相反的句子或词相比较,在这种比较中理解这个句子或词的用法或意义。罗素的逻辑原子主义哲学、维特根斯坦早期的哲学、维也纳学派及其代表人物卡尔那普的逻辑实证主义哲学、奎因的哲学属于人工语言的分析派。摩尔的常识哲学、维特根斯坦的后期哲学、以莱尔、奥斯丁、斯特劳森等为代表的牛津派的日常语言哲学属于日常语言分 析派。弗雷格一、逻辑规律的客观性在弗雷格所处的时代,逻辑研究中的心理主义占支配地位。按照这种心理主义的观点,逻辑推理是一种思维活动,思维活动是一种心理活动,所以逻辑的规律可以还原为心理的规律,逻辑的真理是一种主观的真理。弗雷格认为,这种心理的观点就如压在树上的巨石一样,为使逻辑研究得以顺利展开,就必须搬走这块巨石。为此,他在《算术基础》导言中所列出的第一条就是:“严格区分心理的东西和逻辑的东西、主观的东西和客观的东西”弗雷格认为,这种心理主义的观点混淆了逻辑本身和从事逻辑推理的心理活动。一个人在从事逻辑推理的时候,确实发生心理活动。这种心理活动是主观的活动,是因人而异的。一个人的心理推论活动可能正确,也可能错误,但是逻辑规律本身则是不变的,逻辑的定理是永真的。有人可能把2+2计算为5,但是2+2=4的真理性不以人的计算的心理活动为转移。我们如何得出某一个结论的确要涉及一个心理活动的过程,但是我们凭什么论证这一结论的正确性却不能靠主观的经验和心理的规律。某一理论体系的创立是研究者的创造性的思维活动的结果,这里涉及研究者的想象力等心理特性,但是对于这一理论体系的论证要依靠逻辑,逻辑并不是依研究者的心理特征而转移的。弗雷格在《算术基础》中,主要考虑数的客观性问题。他认为, 数像外部世界中对象一样是客观的东西,数的存在不依赖于人的主观意识是否想到它们,正如外部世界中对象的存在不依赖于人是否感知到它们一样。数不像人的情感一样的心理的东西,数不是当事人思考数的心理活动发生的时候就发生,停止的时候就停止的心理活动的伴随现象,而是客观存在的对象。弗雷格还认为,把数理解为人的主观表象会导致荒谬的结论。因为人的表象是各不相同。即使两个人看同一样东西,鉴于他们的视力的不同,所处的位置的不同,心理状况的不同,会产生不同的视觉表象。如果说数是人的表象的话,那么对于甲来说2+2=4,对于乙来说就可以是2+2=5。这当然是荒唐的。再之,不同人之间的表象不可相互直接比较。我不知道你的表象,你也不知道我的表象。你的表象不可以移植到我的头脑中来。在我的头脑中的关于你的表象,实际上不是你的表象,而是我的表象。然而,数量关系是可以相互比较的。数学的真理具有普遍的有效性。尽管不同的人对某一数量关系的主观表象可能不同,他们都必须承认这一数量关系的客观真理性。弗雷格意识到,数的存在与物的存在具有不同的特点。物是在时空中存在的东西,而数不是在时空中存在的东西。我们可以说某宫殿造于某时某地,毁于某时某地;但不可以说,某数产生于某时某地,消失于某时某地。然而,物和数又都是客观存在的东西。鉴于此,弗雷格把物称为“客观实在的东西”,把数称为“客观非实在的东西”。在此,实在的东西,就是指在时空中存在的东西;非实在的东西就是指不在时空中存在的东西。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