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山东省泰安四中高二12月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泰安四中2018-2019学年高二12月月考历史试题第Ⅰ卷一.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57分)2018.12161.先秦时期某思想家提出:“以德就列,以官服事,以劳殿赏,量功而分禄。故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这属于A.强调赏罚分明的法家思想B.认为人生无常的道家思想C.提倡为政以德的儒家思想D.主张选贤任能的墨家思想2.春秋时期,孔子重新诠释了周礼,他并未将礼制规范强加于人,而是引导人们以血缘亲情为基点,将礼从外在的等级制度和社会规范转化成了人们内在的道德意识。据此可知,孔子A.淡化了礼制中的等级观念B.试图推动宗法制度的
2、复兴C.努力使礼制与时代相适应D.对墨家思想的吸收与转化3.有人写道:“天下大乱,需要‘救市’,先秦诸子百家争鸣,儒墨道法究竟孰是孰非?在黑夜的背景下,诸子的身影如群星般闪耀。然天下一致而百虑,同归而殊途。”诸子百家关注的共同点是A.人与自然的和谐B.社会现实C.人与社会的和谐D.人的生命4.汉代统治者提出“以孝治天下”的治国方针,自汉文帝设置《孝经》博士后,儒家著作《孝经》成为读书人的必修经典。这反映了汉代A.提倡愚孝思想B.强化宗法伦理C.确立儒学正统D.重视文化教育5.在汉代存在的400多年里,宫廷女性参政、议政、临朝之风不绝如缕,是中国历史上
3、女性参与政治最为活跃的时期之一。这反映出汉代A.儒家女性观与现实的差距B.朝廷鼓励女性参与政权C.女性突破了儒家纲常束缚D.妇女民权运动开始兴起6.西汉时期,太学开设并讲解《易经》《诗经》《尚书》《礼记》《公羊传》《谷梁传》《左传》《周官》《尔雅》等课程。这反映出儒学教育A.课程设置多样化B.由精英化走向世俗化C.向社会下层扩展D.逐步官方化和制度化161.东汉时女子赵娥砍死杀父仇人后“诣县自首”,县令尹嘉钦佩赵娥的孝行,但又因国法“杀人者死”而犯难,拒绝受理此案,并辞官而去。最终汉灵帝下旨,免去赵娥的死罪,还封她为“孝女”“烈女”。这反映了当时A.
4、中央与地方的矛盾激化B.注重礼法矛盾的调和C.地方官员懒政现象突出D.执法行为具有随意性161.《论语》在汉代不受重视,只被看作辅助读物,《孟子》在北宋之前连经书都不算,南宋朱熹对《论语》《孟子》加以解释后使其成为中华文化的核心经典。这表明A.四书为阐发孔孟思想而作B.魏晋战乱使儒学传统断绝C.理学是儒释道三教融合的产物D.传统儒学被赋予新的时代内涵2.朱熹向宋孝宗提出了“恤民”“省赋”的主张。他说:“臣尝闻天下国家之务莫大于恤民,而恤民之实在省赋,省赋之实在治军。”朱熹意在说明A.仁义王道与依法治国相结合B.改善民生与治理军政相辅相成C.民本思想以
5、轻徭薄赋为根本D.无为而治的观念利于国家统治3.有学者认为:朱熹生活的南宋时代,整个社会统治阶级寡廉鲜耻,生活奢侈无度。在这种时代背景下,朱熹提出了“存天理,灭人欲”之说。朱熹认为当时国之大患根在君王心术已受蒙蔽。针对当时朝野上下普遍信奉佛教禅宗思想,他提出了“格物致知”,即要求人“推究事物的原理,以获得知识”。这说明程朱理学A.重在经世致用B.蔑视君主权威C.追求普遍真理D.实质虚伪教条4.明代王艮在传承阳明心学的基础上,提出“百姓日用即是道”,认为“道”就存在于老百姓的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中,这反映了心学A.理论体系发生根本变化B.进一步得到
6、民众的支持C.受到儒家民本思想影响D.开始出现平民化的趋势5.明清之际,思想界及文学界不断强化“贾而好儒”“亦贾亦儒”的新动向。同时,不少商人结交儒林,真心问学,慨然捐资,与儒士一道共襄文业,同赞义举。材料意在说明A.文化变革的经济动因B.商人政治地位的提高C.统治阶级的腐朽没落D.士商互动的社会风气6.明清之际某思想家提出:“君子之为学,以明道也,以救世也”、“载之空言,不如见诸行事”材料反映了该思想家A.维护理学正统B.提倡唯物主义C.主张经世致用D.批判君主专制7.明末清初,对“西学”的传入,最常见的一种说法便是“西学源出中国”。他们认为当下一
7、些中学不及西学的事物,其实是中国古代已有而传入西方,但中国16本身反而失传的事物,王夫之也认为西学大多是“剽窃中国之绪余”。这从侧面反映出A.中国文化在世界文化中占优势B.西学传入改造了中国自身的学术16C.士大夫借西学来复兴传统儒学D.西学的优点为部分知识分子认可1.李贽在《焚书》中讽刺道学家:“种种日用,皆为自己身家计虑,无一厘为人谋者,及乎开口谈学,便说尔为自己,我为他人,尔为自私,我欲利他翻思此等,反不如市井小夫,身履是事,口便说是事凿凿有味,真有德之言。”这反映了李贽A.反对以孔子的是非为标准B.强调人正当的私欲C.认同市民阶层利益和要求D
8、.反对遵循仁义道德2.有学者认为:“清初三大儒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哲学思想是对明末道德人心危机的坚强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