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2624739
大小:108.0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9-09-19
《新建构主义--网络时代的学习理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新建构主义(6.0版)---网络时代的学习理论[摘要]针对网络时代学习面临的挑战,文章首次提出了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概括为两大挑战、一种学习策略、七个理论要点和一种思维方法,并介绍了相关案例。文章还从神经生理学和认知心理学角度进行了讨论,阐述了新建构主义和知识管理的关系、教师的任务、以及该理论的意义和局限等。 [关键词]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网络学习;零存整取式学习策略;包容性思考[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一、引言在2011年1月14-16日于广东肇庆市碧桂园酒店召开的第一期CETA教育技术沙龙上,一位青年教师的发言引起了我的思考。她谈到当下学生的困惑,即网络化
2、学习导致所学知识比较零散、不系统,不知如何办才好。接着大家就知识的“碎片化”问题展开了讨论。我指出知识的碎片化是由学习的碎片化造成的,解决之道是帮助学生学会自主建构个人化的知识体系,而不是盲目跟从前人确定的学科知识体系。这个意见得到了李克东教授的赞同。之后我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深入思考,并结合自己多年的实践,提出了一个新的学习理论,并将这一理论命名为“新建构主义”(NewConstructivism)。具体内容包括:两个挑战、一个学习策略、七个关键词和一种思维方法。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自引入我国以来,在教育理论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专家学者们进行了不遗余力的宣传与推广,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3、然而,由于我国学者大都采取的是一种自上而下的研究范式,缺少对我国国情和教育教学实际情况的深入分析与研究,缺少从实际出发自主建构本土化学习理论的意识和勇气,在推广应用国外理论与模式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出现了水土不服、理论与实践“两张皮”的现象。一方面专家学者们几乎不间断地引进介绍种种来自国外的理论与模式,另一方面在现实中传统教学模式依然我行我素、占据着我国教育教学实践的主流;时至今日,我国在网络时代学习理论方面的自主建树依旧缺如。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提出,可视为填补这一空白的首次尝试。 二、人类学习面临两大挑战1.信息超载网络的出现、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使得各种各样的信息如洪
4、水般涌来,令人应接不暇,手足无措。21世纪不是信息缺乏、而是信息超载的时代,以至于有人惊呼:我们身处在信息的海洋中,却因为缺少知识而饥渴。所谓信息超载,是指信息接收者或处理者所接收的信息超出其信息处理能力[1]。在网络技术不断发展的背景下,世界的信息和知识都处于大爆炸状态,造成信息量大、信息质量差、信息价值低等问题,信息超载的现象也随之而生。如何处理海量信息,让它们成为对自己有用的知识,是每个人将要面临、或正在面临的一大挑战。信息超载产生的机理,可以从两个角度进行阐释。第一、根据认知负荷理论,人类的工作记忆系统同时加工新信息的容量非常有限,为了使加工得以顺利进行,当前进入工作记忆
5、的信息量不能超过工作记忆容量。[2-3]当信息量过大,以至于超出工作记忆容量,导致加工难以顺利进行的时候,信息超载就发生了。有论者认为,网络学习环境至少通过三个方面增加了学生的认知负荷:(1)信息的非线性结构,需要占据部分认知资源;(2)学习者信息技术水平,影响其“心理能量”的付出;(3)信息的开放性与丰富性,可能消耗有限的注意力资源。[4]这种种情形都有可能导致信息超载的发生。第二、根据神经生理学研究,人类的大脑是由数以百亿计的神经元构成的错综复杂的网络。外界的刺激(信息)通过眼、耳、口、鼻、身内的感受器接收,先产生感受器电位,然后转化为神经冲动,沿着专门的神经通路,上传到大脑
6、皮质的特定区域,与大脑的神经元网络相联系,从而引起知觉。感受器在把不同形式的刺激转变为跨膜电位变化时,不仅发生了能量形式的转换,而且将刺激的部位、强度、速度等属性的信息也转移到感受器电位以及传入神经冲动的序列中,这一过程称为感受器的编码作用。但神经元和神经纤维在每一次兴奋后,都会有一个不应期。在绝对不应期内,再强的刺激也不能引起反应。因此,神经冲动的频率是有上限的,最大频率不能超过绝对不应期的倒数。此外,特殊感觉系统的感受器、神经纤维和神经元的数量也是有限的,当外界刺激强度过大、变化过快时,可能无法响应,这些都可以解释信息超载产生的原因。2.知识碎片化人类学习面临的第二大挑战是“
7、知识碎片化”。所谓“碎片化”,原意为完整的东西破成诸多零块[5]。知识碎片化,是指我们获得的知识不再完整、系统,而变为零散、无序和互不关联。如何将碎片化的知识,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加工整理,与原有的知识体系相互整合,形成新的个人化知识体系,是我们面临的另一大挑战。对于知识碎片化产生的原因,笔者用“三只打碎的花瓶“的比喻来进行说明:互联网是第一个打碎的花瓶。以前,我们的知识体系是被专家们按照学科分类方法精心组织起来的,每一门学科都像一个精致的花瓶。记载这些学科知识的书籍,根据某种内在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