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2403751
大小:683.06 KB
页数:23页
时间:2019-09-14
《观摩《硫的化合物》复习课评课》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观摩《硫的化合物》复习课评课潞河中学丁云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能构建含硫化合物的知识网络;(2)能分析实验装置,初步设计实验,还能根据物质的研究思路和方法分析SO2的性质,有一定的实验分析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3)能根据知识网络图找出生成SO2的方法,并根据实验设计要求进行评价确定合理的实验室制备方法,及工业制法;(4)会用氧化还原理论解决解释实际问题。教学目标全面、具体、明确、符合大纲、教材和学生实际2、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装置分析SO2性质,从而加强对性质的认识;对分析结果进行总结,加强和巩固研究物质化学性质的思路和方法;
2、(2)通过氧化还原反应的方程式的编写加深对氧化还原理论的认识,综合应用化学知识。(3)通过对SO2的制备的分析从而构建含硫化合物的知识网络;(4)通过落实相关反应方程式和对问题的分析解释,加强学生正确使用化学用语表达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教学目标达成意识强,贯穿教学过程始终教学目标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引入培养学生科学、客观、辩证地看待问题的观念,树立一分为二的哲学思想,认识化学研究的方向就是趋利避害。(2)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自主地探究问题并得到合理结论,使学生获得成就感,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3)及时地肯定和表扬提升学生对自
3、我的认可,增强自信教学民主,师生平等,课堂气氛融洽和谐,培养能力。重学生兴趣、习惯、信心等非智力因素培养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重点:SO2的化学性质、探究物质化学性质的思维程序和实验设计教学难点:SO2的还原性拓展提升、应用化学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教学方法】问题讨论法1、重点和难点的提出与处理得当,抓住了关键,能以简驾繁,所教知识准确2、教学方法灵活多样,符合教材,学生和教师实际3、教学信息多项交流,反馈及时,矫正奏效SO2是大气的主要污染物,而化工生产中的重要角色-----硫酸的制备却离不开SO2,化学研究的方向就是趋利避害。情境贴
4、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工业产实际教学过程—情境引入教学过程—环节一(提出问题)甲乙两组同学欲研究SO2的性质,他们分别设计了如下实验:实验设计1:下图是甲组同学制备并验证SO2某些性质的装置图。试完成下列问题:(见学案)实验设计2、乙组同学利用下图所示的装置研究SO2的性质:给学生创造机会,让他们主动参与,主动发展。NaOH溶液问题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SO2SO3熔点-76.1℃16.8℃沸点-10℃45℃【问题二】1、丙组同学将相关的含硫物质分为如下表所示3组,第2组中物质X的化学式是。启迪思维,注意培养学生的实
5、验能力、科学态度和创新意识第1组第2组第3组S(单质)SO2、X、Na2SO3、NaHSO3SO3、H2SO4、Na2SO4、NaHSO4重新审视两组实验提出的问题及答案,请完成1、归纳总结出SO2的性质。2、归纳研究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思路和方法。(物质的分类很重要)教学过程—环节二体现知识形成过程,结论由学生自悟与发现。学生思考,学习生动,课堂气氛活跃。教学过程——环节三硫的化合物有很多,丙组同学将相关的含硫物质分为如下表所示3组,------(见学案)过渡:1组为单质,2组为+4硫化合物,3组为+6价,即最高价硫化合物,除了这样的分类
6、方式我们还可以分为:(展示网络图框架图)教学思路清晰,课堂结构严谨,教学密度合理教学过程—环节四硫有这么多化合物,哪些能够生成SO2呢?1、请你尽可能多地找出生成SO2的途径2、归纳能生成SO2的原理3、从中选择工业上和实验室制取SO2的方法,简述理由展示甲组同学实验设计1装置的完整装置图面向全体,体现差异,因材施教,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体现知识形成过程,结论由学生自悟与发现NaOH溶液教学过程—环节五【课堂检测】1、(2010·原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SO2能使品红溶液、溴水和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是因为SO2具有漂白性B.SO2
7、和Cl2都有漂白作用,将等物质的量的两种气体同时作用于潮湿的有色物质时,可增强漂白作用C.活性炭使有色物质褪色是利用了碳单质具有还原性,使有色物质发生还原反应D.SO2使品红溶液褪色,将褪色后的溶液加热,溶液重新变为红色1、SO2的漂白原理2、SO2和CO2的鉴别方法体现思维训练为重点,落实“双基”。传授知识的量和训练能力的度适中,突出重点,抓住关键教学过程—环节五2、下列溶液中,不能区别SO2和CO2气体的是()①石灰水②H2S溶液③KMnSO4溶液④溴水⑤酸化的Ba(NO3)2溶液⑥品红溶液A.①②③⑤B.②③④⑤C.只有①D.①③
8、教学信息多项流,反馈及时,矫正奏效8/3/202115讨论评价合作探究阶段组织交流阶段实践应用阶段交流评价总结反思评价反馈提升评价学生活动思维主线设计方案思维建立思维突破组织交流实践应用相互评价独立运用评价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