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2089704
大小:939.51 KB
页数:43页
时间:2019-09-07
《机械运动和力(一)》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二部分专题4:物质的运动与相互作用Ⅱ第15讲机械运动和力(一)课前必读2013年考纲要求①知道对物体运动的描述与所选的参照物有关;②了解速度的含义;③知道生活中常见的力(重力、摩擦力、弹力),并能说明其意义;④会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会画力的示意图;⑤理解二力平衡的条件,知道力是物体运动状态变化的原因;⑥知道质量和密度的含义,会测定物体的质量和物质的密度;⑦了解牛顿第一定律,能用惯性解释有关的常见现象;2013年考纲要求⑧理解压强的含义,能说出日常生活中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⑨通过实验认识液体压强的存在及其特点
2、,知道大气压的存在及其特点;⑩了解阿基米德原理和浮沉条件;⑪感知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定性关系、并能解释有关的现象。注:不要求用p=ρ液gh计算液体内部的压强.考情分析近三年浙江省中考情况年份考查点题型难易度2010密度的概念及公式的应用(3分)选择题容易2011用天平和量筒测密度(4分)探究题中等2012密度概念建立的过程及公式的应用(4分)选择题容易网络构建学习提示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基本属性,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属性是共性,密度是个性.知识梳理1.质量: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质量.一个物体的质量不随
3、它的_____、_____和_____的变化而变化.2.质量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质量的基本单位是_____,符号是___.3.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1)把天平放在______上,把游码放在标尺左端的________处.(2)调节横梁上的_________,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____处,这时横梁平衡.物体的质量及天平的使用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形状状态位置千克kg水平台零刻度线平衡螺母中线(3)把被测物体放在___盘里,用镊子向_____加减砝码并调节_____的位置,直到横梁恢复平衡.(4)读取被测物体的质量时,应将右
4、盘中砝码的质量和游码在标尺上所处位置的刻度值相___(选填“加”或“减”).左右盘游码加名师助学使用天平的口诀:天平放置要水平,游码归零再调平.天平平衡勿移位,两盘对调不可行.提取砝码用镊子,左物右码两盘分.移动游码看指针,指针指零示平衡.读数包含两项值,两值相加便完成.1.密度:在物理学中,把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_____.物质的密度密度质量体积3.单位:g/cm3,kg/m3,1g/cm3=______kg/m3.密度1×1034.实验证明:同种物质,质量和体积的比值_____(选填“相同”或“不
5、相同”);不同物质,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一般_______(选填“相同”或“不相同”).由此可见这个比值反映了物质的一种性质,物理学中用_____来表示.这种用两个已知物理量的比值定义一个新物理量的方法叫比值定义法.相同不相同密度状元笔记在密度定义中,特别强调了“某种物质”和“这种物质”,这是因为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同种物质的密度是一定的,不同种物质的密度一般不同.因此在说密度时,必须说明指的是哪种物质.对接中考常考角度(1)利用天平称量物体质量的实验技能;(2)估测常见物体的质量.对接点一:物体的质量及天平的使用【例
6、1】(2012·江苏)放在水平桌面上的托盘天平,将游码放在标尺的零刻线处后,发现天平的指针静止在图15-1甲所示位置,要使天平平衡,应将平衡螺母向________(选填“左”或“右”)旋动.图乙是一次正确测量的情景(天平下方为游码标尺的放大图),则物体的质量是________g.图15-1解析本题考查天平的正确使用.在调节托盘天平的横梁平衡时,指针指向分度盘的右侧,应将平衡螺母向左调.读游码在标尺上的指示数时应读其左侧对应的示数.右盘中砝码的总质量加上游码在标尺上所对的刻度值就等于被测物体的质量.答案左63.4常见物
7、体的质量及对质量单位的感性认识、测量物体质量的实验过程、探究物体的状态以及地理位置的变化对物体质量大小有无影响等,是中考试题中常涉及到的内容.A.向左调节平衡螺母B.向右调节平衡螺母C.往右盘增加砝码D.往右盘减少砝码解析平衡螺母只有在测量前调平时使用,在测量过程中不能移动;游码在测量前调平时不能移动,在测量过程中可移动,并且向右移动相当于往右盘增加砝码,向左移动相当于从右盘减少砝码.答案C【中考预测】1.用托盘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测量过程中向右移动游码的作用相当于()对接点二:探究物质的密度【例2】为了研究物质的某
8、种特性,某同学分别用甲、乙两种不同的液体做实验.实验时,他用量筒和天平分别测出甲和乙液体在不同体积时的质量,下表记录的是实验测得的数据及求得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1)分析下表中实验序号1与2(2与3、1与3)或4与5(5与6、4与6)的体积与质量变化的倍数关系,可归纳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