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教学资料《孟子》滕文公上下

高一语文教学资料《孟子》滕文公上下

ID:42057916

大小:53.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9-07

高一语文教学资料《孟子》滕文公上下_第1页
高一语文教学资料《孟子》滕文公上下_第2页
高一语文教学资料《孟子》滕文公上下_第3页
高一语文教学资料《孟子》滕文公上下_第4页
高一语文教学资料《孟子》滕文公上下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一语文教学资料《孟子》滕文公上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1、、阅读下面《孟子》选段,回答问题。膝文公为世子①,将之楚,过宋而见孟子。孟子道性善,言必称尧舜。世子自楚反,复见孟子。孟子曰:“世子疑吾言乎?夫道一而已矣。成规②谓齐景公曰:'彼,丈夫也;我,丈夫也;吾何畏彼哉?'颜渊曰:'舜,何人也?予,何人也?有为者亦若是J公明仪③曰:'文王,我师也;周公岂欺我哉?'今膝,绝长补短,将五十里也,犹可以为善国。《书》13:'若药不瞑眩④,厥疾不瘗⑤。'”(《孟子•膝文公上》5)【注释】①世子:即太子。“世”和“太”古音相同,古书常通用。②成规:齐国的勇士。③公明仪:人名,复姓公明,名仪,鲁国贤人,曾子学生。④瞑

2、眩:眼睛昏花看不清楚。⑤瘗(Chou):病愈。(1)下列各项中,对上面《孟子》选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道性善”就是宣扬“性善论”。“性善”的正式说法,最早就见于这里。所以,本章还有重要的思想史资料价值。B、“称尧舜”就是宣扬唐尧虞舜的“王道”政治,这跟孟子口口声声所说的“仁政”是有根本区别的,即所谓“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C、孟子所提倡的“不忍人之心”的善良本性是“不忍人之政”的仁政的基础,二者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所以,孟子“道性善”要“言必称尧舜”,这是非常清楚的了。D、孟子认为,古往令來,不论是圣贤还是普通人,

3、本性都是善良的,圣贤能做到的,普通人经过努力也能做得到。(2)孟子提出了“道性善”和“称尧舜”,这二者是怎样的关系呢?(3分)答:2、、阅读下面《孟子》选段,回答问题。滕定公①薨②,世子谓然友③曰:“昔者孟子尝与我言于于宋,于心终不忘,今也不幸至于大故④,吾欲使子问于孟子,然后行事。”然友之邹⑤问于孟子。孟子曰:“不亦善乎!亲丧,固所自尽(6)也。曾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可谓孝矣(7)。'诸侯之礼,吾未之学也;虽然,吾尝闻Z矣。三年Z丧(8),齐疏Z服(9),軒粥Z食(10),自天子达于庶人,三代共Z。”然友反命,定为三年之丧

4、。父兄百官皆不欲,曰:“吾宗国(11)鲁先君莫之行,吾先君亦莫之行也,至于子之身而反之,不可,且《志》(12)H:'丧祭从先祖。'F1:'吾有所受(《孟子•膝文公上》5)【注释】①滕定公:滕文公的父亲。②薨:死。古代称侯王死叫“薨”,唐代以后用于指二品以上官员死。③然友:人名,太子的老师。④大故:重大的事故,指大丧、凶灾之类。⑤之:至,至0。邹与滕相距只有四十余里,所以可以问后行事。(6)自尽:尽自己最大的心力。(7)曾子曰:这儿句话在《论语•为政》屮是孔子对樊迟说的。(8)三年之丧:指子女为父母、臣下为君主守孝三年。(9)齐(zi)疏之服:用粗布做

5、的缝边的丧服。齐,指衣服缝边。古代丧服叫做衰,不缝衣边的叫“斩衰”,缝衣边的叫“齐衰”。(10)師(zhan);稠粥。粥:稀粥。这里是偏义复词,指稀粥。(11)宗国:鲁、膝诸国的始封祖都是周文王的儿子,而周公封鲁,于行辈较长,所以其余姬姓诸国都以鲁为宗国。(12)《志》:记国家世系等的一种书。(1)下列各项中,对上面《孟子》选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以身作则,上行下效是孔子、孟子都非常重视的政治领导原则。本章正是这样一个上行下效的实例。B、滕国的太子(也就是后来的膝文公)死了父亲,他亲自去向孟子征求意见,回来以后发出了实施三年丧礼的命

6、令,结果遭到了大家的反对,“虽令不从”。C、太子于是又再次请老师去问计于孟子,这一次孟子讲了上行下效,以身作则的道理,希望太子亲白带头这样作。结果,丧事办得非常成功,大家都很满意,“不令而行”。D、从滕国太子丧父这件事上,我们可以看到儒家対于丧礼的观点,但对我们更有启发意义的,还是领导人以身作则的问题。(2)孟子提出的“上行下效”在今天指的是什么?请简要分析。(3分)答:3、、阅读下面《孟子》选段,回答问题。孟子曰:“有大人(1)之事,有小人之事。且一人之身,而百工之所为备,如必自为而后用Z,是率天下而路(2)也。故曰,或劳心,或劳力;劳心者治人,劳

7、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天下之通义也。”(《孟子•膝文公上》5)【注释】(1)大人:这里指有地位的人,与下文“小人”相对。(2)路:指奔波、劳累。(1)下列各项屮,对上面《孟子》选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孟子所提出的“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论断,是强化了统治阶级对被统治阶级实行统治的思想。B、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的差别,在孟子的时代早已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现实现象,他对这种现象加以概括,在“或劳心,或劳力”的基础上进一步发挥为“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C、孟子这种观点,一方面的确为后世的统治者提供了理论依据,另一方面,孟子又

8、作为统治阶级的代言人而在一定历史时期内被批判。D、“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跟《左传・襄公九年》知武子已经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