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2042869
大小:56.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9-06
《【中考面对面】2016年度中考语文(贵州专用)专题复习:专题阅读记叙文文体知识梳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文体知识梳理记叙文1.记叙文的六要素记叙文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掌握记叙文的六要素,有助于分析文章的结构,理清事件发生、发展的脉络,继而准确把握文章的主旨。2.记叙文的分类(1)写人类记叙文,通过描写人物的外貌、行动、心理、语言和人物所处的特定环境来刻画人物的性格,塑造人物形象,反映作品的主题。(如:《阿长与〈山海经〉》中通过刻画阿长既粗俗好事却又质朴善良、热心帮助孩子的形象,从而表现出长妈妈性格中的真善美和鲁迅先生对她的感激和怀念之情。)(2)叙事类记叙文,以叙述事件为主,着重描述事件的发牛、发展、经过和结果,通过事件描
2、述来表现作品的主题。(如:《羚羊木雕》说的是“我”把羚羊木雕送给了最好的朋友万芳,父母又逼“我”要回来的故事,体现了孩子与成人内心世界的不同。)(3)写景类记叙文,以描写景物为主,通过描绘摄:物,寄托感情,表现主题。(如:朱自清《春》通过多种修辞手法,准确、生动地描绘了江南春天特有的景象,抒发了作者对春天的赞美,表现了他热爱生活和积极进取的情怀。)(4)状物类记叙文,以写物为主,通过写物抒发感情,寄托作者的志向。(如:《安塞腰鼓》通过对安塞腰鼓表演场而的记述,抒发了作者对生命和力量的赞美之情。)3.记叙文的顺序写人记事,先说什么,后说什么,就是记叙文的
3、顺序。常见的有四种类型:⑴顺叙按照事情发生、经过和结果的时间顺序来写。一般可分为三种:一是完全按照时间顺序记叙;二是以地点的转换为顺序來叙述事件;三是以事情的内在逻辑联系为顺序来叙述事件。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卬象深刻。(如:鲁迅《藤野先生》就是以地点的转换和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记叙,读来条理清晰。)(2)插叙叙事时中断叙述,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作用: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丰富内容,突出中心。(如:《故乡》中当“我”的母亲,谈到闰土时,作者用“这时候,我的脑海里忽然闪出一幅神异的图画来。”引出对少年闰土形象描写的插叙。)(3)倒
4、叙先写结果,再交代前面发生的事。这样写更能吸引读者,增强文章的牛动性。作用:制造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述太过单调,增强文章的可读性。(如:张抗抗《地下森林斷想》,先写作者去寻觅地下森林,其次凭想象叙写地下森林是怎么样在逆境中诞生、成长,最后写它的胜利。)(4)补叙也叫追叙,是行文中用两三句话或一小段话对前边说的人或事作一些简单的补充交代。作用:起补充交代作用,行文严密,使人物形象更丰富,中心更突出。(如:牛汉《我的第一本书》,作者在文章的结尾处还特意补叙了乔元贞和二黄毛的命运,交待了与“第一本书”相关的人和事,呼应开头,表达了对第一本书的珍视铭记之情。
5、)4.记叙文的人称(1)第一人称以“我”的口吻角度展开记叙。(如:鲁迅《藤野先生》《孔乙己》,莫泊桑《我的叔叔于勒》,采用第一人称“我”的叙事角度,给人以真实可信之感。)(2)第二人称作者用“你”“你们”來叙述。作用:缩短作者与读者之间的距离,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感情交流。(3)第三人称作者站在第三者的立场,用叙述他人事情的口吻,把人物的经历、事件的经过告诉读者。作用: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反映形式比较灵活自由。(如:《皇帝的新装》中采用第三人称的叙述视角。)1.记叙文的线索记叙文的线索是指串起事件发牛及发展过程的物品、事件或情感。抓住了线索
6、,对理解文章、掌握结构、把握主旨有很大作用。记叙文的线索,可以归纳为以下五种:(1)以时空转换为线索。人物活动、事情发展、景物变化等,都是随着时间、地点的推进而展开。(如:《藤野先生》就是以“我”的活动地点为线索安排情节,围绕东京、仙台、北京等地点层层展开。)(2)以人为线索,把全篇各部分内容紧紧地连接在一起。(如:《我的叔叔于勒》中的“我”就是线索人物,全文是以“我”的见闻和感受来安排材料的。)(3)以物为线索,串联事件内容。(如:张之路《羚羊木雕》就是以木雕为线索安排材料的。)(4)以事为线索,展开故事情节。(如:孙犁《芦花荡》就是以老头子大意失败
7、到快意复仇这一线索来安排材料的。)(5)以思想感情为线索,推进情节发展。(如:黄着佳《心声》中以主人公李京京参加公开课朗诵前后的感情变化为线索来安排材料的。)此外,还有一些记叙文存在着两条或两条以上的线索,往往存在明线和暗线。(如:《智取生辰纲》中明线为“杨智失陷生辰纲”,暗线为“吴用智取生辰纲”,两条线索在黄泥冈合为一条。)2.常见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一般地说,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的主要作用是增强语言的形象性;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等修辞手法的主要作用是增强语言的气势。(1)排比:内容集中,增强气势;叙事透辟,条分缕析;长于抒情,更有气魄。
8、(如:朱自清《春》课文最后三段以排比的形式分别将春天说成是“刚落地的娃娃”“小姑娘”“健壮的青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