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百强校】福建省三明市第一中学高一语文期末练习:古代诗歌鉴赏

【全国百强校】福建省三明市第一中学高一语文期末练习:古代诗歌鉴赏

ID:42042110

大小:29.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09-06

【全国百强校】福建省三明市第一中学高一语文期末练习:古代诗歌鉴赏_第1页
【全国百强校】福建省三明市第一中学高一语文期末练习:古代诗歌鉴赏_第2页
【全国百强校】福建省三明市第一中学高一语文期末练习:古代诗歌鉴赏_第3页
【全国百强校】福建省三明市第一中学高一语文期末练习:古代诗歌鉴赏_第4页
【全国百强校】福建省三明市第一中学高一语文期末练习:古代诗歌鉴赏_第5页
资源描述:

《【全国百强校】福建省三明市第一中学高一语文期末练习:古代诗歌鉴赏》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高一语文古代诗歌鉴赏期末练习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孟浩然山暝听猿愁,沧江急夜流。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建德非吾土,维扬忆旧游。还将两行泪,遥寄海西头。⑴指出这首诗前两联与后两联在情感表达上采用的不同手法。⑵请对历来受到好评的第二联作简要赏析。2、读下面的诗,完成题目。谢亭送别许浑劳歌一去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注】劳歌:送别歌的代称。⑴作者在诗中抒发了怎样的情感?⑵有人认为第二句“红叶青山”的色调与全诗的情感基调不和谐,你如何看待这个问题?3、阅读下面唐诗,完成题目。送人

2、东归温庭筠荒戍落黄叶,浩然离故关。高风汉阳渡,初日郢门山。江上几人在,天涯孤棹还。何当重相见,樽洒慰离颜。(1)请从现实与想象交融的角度,说说作者在尾联中流露了怎样的情感。(2)清朝有位文学批评家称这首诗的首联“起调最高”;其意思是,起笔便显露了不凡的格调。请参考这一评价,写岀你对首联的理解和评价。4、阅读下列两首诗,然后冋答问题。送魏二王昌龄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别董大高适千里黄云白日廩,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1)《送魏二》全诗四句都有写景,一、二句和三、四句所写之景

3、有何不同?(2)试比较分析两首诗的作者所抒发的离别之情是否相同。5、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江村杜甫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1)江村的景物特点是怎样的?(2)诗中哪两个生活场面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心境。(3)末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人生感慨?6、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幽居初夏陆游湖山胜处放翁家,槐柳阴中野径斜。水满有时观下鹫,草深无处不鸣蛙。無龙已过头番笋,木笔犹开第一花。叹息老来交旧尽,睡来谁共午瓯茶。(1)诗人写景是从哪儿个方

4、面突出表现“幽”的?(2)诗人在这首诗中抒发了自己哪些复杂的思想感情?7、阅读下面唐诗,回答问题军城早秋严武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1)前两句的景物描写有何作用?(2)三、四两句写出了诗中这位将军怎样的形象特点?8、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冋答问题台城刘禹锡台城六代竞豪华,结绮临春事最奢。万户千门成野草,只缘一曲后庭花。注:台城:六朝帝王起居临政的地方。“结绮临春”陈后主营造的两座楼阁。(1)这首诗以“台城”为题,其中蕴含着诗人怎样的历史反思?(2)结句“只缘一曲后庭花”显示了这首怀古诗高超的表达技

5、巧,试作简要分析。高一语文古代诗歌鉴赏期末练习答案1,答:①前两联:借景抒情;后两联:直抒胸臆。②以景传情,情景交融:“叶”和“孤舟”的意象,具有飘零的性质,表现了诗人漂泊不定的哀凄之情。而“叶”被风吹得簌簌作响,“孤舟”处于清冷的月色之中。更加强化了孤寂、凄凉、漂泊的情感。2,答案:⑴本诗抒发的是作者的离别之愁。⑵红叶青山色彩艳丽,乍看似不协调,实际上恰恰是对离愁的有利反衬。景色越美,越觉离别的难堪。这是典型的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3,答:(1)就要分别了,主人与归客开怀畅饮,期盼着别后再相逢。表现出思念友人的情感。(2)送友人东归,

6、但见荒废的古堡,凋零的黄叶。这本是充满别愁离绪的场景。殊料,友人心志高远,既不悲秋也不伤离别,于是诗人便以“浩然离古关”奏响了昂扬的主旋律。起笔写深秋送别,却意气洋洋,确实格调不凡,正所谓“起调最高”。1,答:①前两句写眼前的实景,后两句写分别后想像的虚景(未点明是分别后的想象之景,不得分)。②《送魏二》一诗表现了作者离别吋的惆怅哀婉之情;《别董大》中的离别之情则于慰藉中寄希望,带有一种豪放健美的色彩。2,答:(1)幽静。(2)老妻画纸,稚子敲针表现了诗人长久漂泊,终于安定之后的宁静。(3)对江村生活的满足;对功利的无求。3,答案:(1)

7、选择幽静的意象写幽,以动衬幽,以声衬幽。(2)有恬然自得之乐,又有报国无门、寂寞惆怅之慨。4,答:(1)渲染了一种阴沉肃穆的气氛;明写景物,暗写外敌入侵,战云密布。(2)对战争的警觉和敏感;刚毅果断的气魄;毕胜的信心和决心。&答:诗人反思了六朝相继灭亡的历史原因:奢侈豪华,荒淫误国。诗人借用《玉树后庭花》的典故,用听觉形象来代替议论,无论野草凄凉中,《玉树后庭花》的乐曲在空屮回荡,使人联想起当年翠袖曼舞的场面,让严肃的历史教训化作可听可感的具体形象。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