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1906618
大小:3.54 MB
页数:35页
时间:2019-09-04
《基于标准的教学(王文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王文治2016年11月30日“基于标准的教学”推行情况郑州市教育局于2011年春季在全市中小学正式推行“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巩义市于2013年秋季在全市中小学开始推行“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突出问题我市推行“基于标准的教学”经历了三年,期间教体局分别于2014年3月份、2015年11月份和2016年11月份开展了三次“基于标准的教学”诊断交流活动,发现存在的突出问题是:1.不少教师对“基于标准的教学”的特征、流程认识不清;2.对学习目标的规范叙写、合理出示、有效落实研究不够;3.对评价任务的地位、作用缺乏认同;4.对“目标、教学、评价的一致性
2、”缺乏整体思考,在操作上出现前后不一致的现象。交流内容一、何为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二、如何将学习目标具体化?三、如何进行教学设计?四、教学改进的方向一、何为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的含义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的特征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设计路线图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程序(一)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的含义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就是教师根据课程标准对学生规定的学习结果来确定教学目标、设计评价任务、组织教学内容、实施教学过程、评价学生学习、改进教学活动等一系列设计和实施教学的过程。它要求教师根据教学目标适当处理教学内容,根据课程标准倡导的理念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而且还要求
3、教师开展基于课程标准的评价。(二)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的特征1、教学目标源于课程标准■教师需要深刻理解课程标准,把握对学生的总体期望,将课程标准具体化为每一堂课的教学目标,并据此来确定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活动方式。■但从课程标准到教学目标,中间存在着一段比较大的距离。从课程标准到课时目标必须经过多重转换:课程标准(一个学段结束后要达到的结果)——学年/学期目标——单元目标——课时目标。教师必须在深刻理解课程标准的基础上,对课程标准进行解构,再在具体的教学情境中,结合教科书的内容,对课程标准进行重构,形成单元/课时目标。■在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中,源于课程标准的教学目标
4、先于教学内容而存在,教师需要根据先定的教学目标处理教学内容。(二)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的特征2、评价设计先于教学设计在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中,评价是与目标紧密相联的。教师的教学设计是从学习目标的清晰构想开始。明确了目标后,还要明确最终判断学习目标实现与否的标准又是什么,即评价任务的设计。3、指向学生学习结果的质量在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中,学习结果的质量对所有的学生都是相同的,但达成这一结果的方式却是千差万别的。(三)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设计路线图课程标准(目标)内容(教材)评价(标准)教参课程教学设计(纲要教案)课堂教学(实施)学习结果(评价)教师应思考目标、教学与评价
5、的一致性(1)明确学习目标,即“如何分解标准的相关内容使之更加具体、清晰?”(2)选择评价任务,即“证明学生达到应知和能做的最好途径是什么?”(3)选择内容与设计教学,即“怎样组织内容、单元或课程资源才能帮助学生在完成评价任务时表现突出?”“什么方法和策略才能最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4)实施教学与评价,即“如何获得学生应知和能做的表现证据?”(5)检验/修正整个过程,即“是否需要补充教学?补充什么?”(四)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的一般程序小结:不是什么,是什么?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不是要求所有教师教学标准化一种具体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和课程标准的简单对应基于课程标准的
6、教学是目标源于课程标准评价设计先于教学设计指向学生学习结果的质量体现目标、教学、评价的一致性(一)学习目标的内涵与要素二、如何将学习目标具体化?【内涵】学习目标是指预期的学习结果,它决定教学活动的方向,是确定教学评价的依据。【要素】行为主体——行为动词——行为条件——行为程度是学生而不是教师可观察、可测量特定限制或范围等,主要有辅助工具、提示等最低表现水准,即至少2/3学生能达标(二)学习目标制定的依据和方法3.技术路径:构建核心概念结构,选择必要的行为条件,确定合适的行为动词。2.句型结构:行为条件+行为动词+核心概念,即通过……,学会……,提高……。体现三维
7、统一。1.依据:课标、教材、学情(三)行为动词的用法1、了解——说出、识别、背诵、辨认、列举、复述、找出、区分、选用、描述、引述、描绘、展现、回顾等理解——分析、辨析、评析、辨识、比较、解释、说明、归纳、概述、简述、阐述、评述、推断、整理、赏析等应用——考察、收集、查找、设计、撰写、检验、计划、推广等2、模仿——模拟、再现、例证、临摹、扩(缩)写等独立操作——完成、制定、解决、绘制、尝试等迁移——联系、转换、灵活运用、举一反三等注意:行为动词的使用要符合学情、教学内容需要。行为动词应尽可能是可检测、可评估的一些笼统、模糊的术语,如“提高……”、“灵活运用……”、
8、“培养学生……的精神、态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