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1746870
大小:124.35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9-08-31
《生物必修2第六、七章期末复习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高二生物期末考试复习题(六)-、单选题(每题2分,共50分)1・以下各种酶少其作用部位不相匹配的是()A.解旋解——磷酸二酯键B.肽酶——肽键C.ATP水解酶——高能磷酸键D.限制酶——磷酸二酯键2.由于乙肝病毒不能用动物细胞来培养,因此无法用细胞培养的方法生产疫苗,但可用基因丄程的方法进行生产,现已知病毒的核心蛋口和表而抗原蛋口的氨草酸序列,生产示意图如下:乙肝病毒牆有关基因載细菌磊大量生产疫苗下列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生产乙肝疫苗的过程也达到了定向改造细菌的目的B.在①②过程屮需要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和DNA连接酶0.用于生产疫苗的
2、冃的基因为编码核心蛋白的棊因和表面抗原蛋白基因D.③过程小细菌经有丝分裂产生人量新个体3.诱变育种有很多突出优点,也存在一些缺点,下列分析正确的是()①结实率低,发育迟缓②提髙变异频率,使后代变异性状较快稳定,因而加快育种进程③大幅度改良某些性状④茎秆粗壮,果实种了大,营养物质含虽高⑤有利个体不多,需要大量的材料A.①④B.②③⑤C.①④⑤D.①②④4.现冇三个番茄品种:A种的基因型为aaBBDD,B种的棊因型为AAbbDD,C种的基因型为AABBdd,三种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若通过杂交育种要获得aabbdd檢株且每年只繁
3、殖一代,至少需要的时间为(A.2年B.3年C.4年5.下列关于育种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诱变获得的突变体多数表现出优良性状C.诱变育种和杂交育种均可形成新的基因D.5年)B.用物理因索诱变处理可提高突变率D.三倍体植物不能由受精卵发育而來A.基因突变能产新基因B.基因突变发主的频率高如图表示培育矮秆抗病品种的儿种途径,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A.过程①的原理是基因突变,最人的优点是能提高突变率B.过程⑥使用的试剂是秋水仙素,在有丝分裂间期发挥作用C.过程⑤为单倍体育种,可明显缩短育种年限2D.④过程产生的子代屮纯合子所占比例是§8.下
4、列科学技术成果与所运川的科学原理有错i吴的是()A.抗虫棉・・基因工程B.无籽西瓜——多倍体育种C.“黑农五号”大豆品种--基因突变D.花药离体培养得到的矮秆抗病玉米■-基因重组AABB③忆AaBBaaBaaBBxaabbAaBb—⑤aaBBC.基因突变能产生大量有利变界D.能改变生物的表现型7.小麦高秆(A)对矮秆(a)为显性,抗病(B)对易感病(b)为显性,种子多次射线处理⑧机株⑨植株9.在某作物育种时,将①②两个植株杂交,得到③,将③再进行如图所示的处理。卜-列分析错視的是()A.rfl③到④过程还可以川硫酸二乙酯处理B.⑤X⑥
5、的育种方式获得的后代都可育c.rti③到⑧过程可能发牛突变和基因重组D.若③的基因型为AaBbcld,则⑧植株屮能稳定遗传的个体占总数的1/410.玉米的抗病(A)和不抗病@)、高秆(B)和矮秆(b)是两对独立遗传的相对性状。现有矮秆不抗病玉米种子,研究人员欲培育高秆抗病玉米。川适宜剂量的Y射线照射,后代中出现白化苗4株(甲)、矮秆抗病1株(乙)和高秆不抗病1株(丙)。将乙与丙杂交,F冲出现高秆抗病、矮秆抗病、高秆不抗病和矮秆不抗病四种表现型。选取屮高秆抗病植株的花药进行离体培养获得幼苗,经秋水仙素处理后筛选出高秆抗病植株(丁)。下列相
6、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出现甲的原因是控制叶绿索合成的基因缺失了一段DNA,该变异属于基因突变B.丁的培育过程运川了诱变育种、单倍休育种和杂交育种技术C.K'p高秆抗病植株产牛2种配子D.E四种表现型的比为1:1:1:19.如图为花牛的含油量随着选择世代的增加而变化的情况。据图分析,该选育过程对高)含油量花生品种所起的作用是()A.诱导产生了控制高含油屋的基因B.导致高含油量花生这一新物种的出现0.使控制高含油量的基因频率增人A.使控制产汕这一对等位基因的基因频率Z和变人10.下列有关牛物进化和物种形成的描述屮,正确的是A.是否形成新
7、物种是生物进化的标志B.牛殖隔离一旦形成就标志看新物种的产牛C.病毒进化的原材料町來自突变和基因重组D.物种的形成都必定先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11.下列说法符合现代牛物进化理论的是()A.环境的改变会导致生物产生适应环境的突变和基因重组B.口然选择不定向改变种群的阜因频率,导致生物朝不同方向进化C.隔离是形成新物种的标志D.共同进化是形成牛物多样性的重要原因12.下列有关生物进化和物种形成的叙述,错误的是()A.口然选择过程中,直接受选择的是表现型,进而导致基因频率的改变B.牛殖隔离一旦形成就标志着新物种的产牛C.青霉素长期使川后药效降低
8、是因为细菌产生了定向变异D.不同基因型的个体对环境的适应性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13.图中的「卩、乙、内代表不同的种群,已知甲和乙原本属于同一物种,都以物种丙作为食物來源。由于地理隔离,且经过若干年的时间,现在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