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1336379
大小:25.01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8-22
《工业管道安装技术要求》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一、工业管道的基本识别色、识别符号和安全标识 根据国家标准《工业管道的基本识别色、识别符号和安全标识》GB7231—2003,规定了工业管道的基本识别色、识别符号和安全标识。 1.根据管道内物质的一般性能,基本识别色分为八类,例如:水是艳绿色,水蒸气是大红色,空气是淡灰色,气体是中黄色,酸或碱是紫色,可燃气体是棕色,其他液体是黑色,氧是淡蓝色。 2.工业管道的识别符号由物质名称、流向和主要工艺参数等组成。 二、工业管道安装技术要求 (一)一般规定 1.检查各部件的质量情况,不符合要求的及时处理,防
2、止把不合格的部件用于系统。 2.不锈钢管道吊装时应使用尼龙吊装带,禁止用钢丝绳直接吊装不锈钢管段。 3.连接各部件、法兰、阀门,焊接并经检查合格。 4.管道使用的阀门、仪表等,安装前根据设计要求进行强度和密封试验,调试合格。合格的产品严禁安装。符合安装要求的产品应附有合格证书。 5.管道安装前,应按图纸进行测量放线,确认现场实际与图纸无误后再进行安装。 6.管道安装时,应对照管道预制分段图进行。对留有调整段的,应按现场实际进行量,根据实测尺寸切割所需的调整尺寸。 7.管段切割及坡口加工时,不锈钢管
3、应使用专用工具,不可与碳钢管混用。 8.管段安装前应检查管道内部清洁度。如发现管内有脏物,应先进行吹扫或用其他方法将管内清理干净,方可对管段进行组对、焊接。 9.管道安装要填写“管道施工检查记录。 (二)热力管道安装要求 1.热力管道通常采用架空敷设或地沟敷设。为了便于排水和放气,管道安装时均应设置坡度,室内管道的坡度为0.002,室外管道的坡度为0.003,蒸汽管道的坡度应与介质流向相同,以避免噪声。每段管道最低点要设排水装置,最高点应设放气装置。与其他管道共架敷设的热力管道,如果常年或季节性连续供
4、气的可不设坡度,但应加强疏水装置。疏水器应安装在以下位置:管道的最低点可能集结冷凝水的地方.流量孔板的前侧及其他容易积水处。 2.补偿器竖直安装时,如管道输送的介质是热水.应在补偿器的最高点安装放气阀,在最低点安装放水阀。如果输送的介质是蒸汽,应在补偿器的最低点安装疏水器或放水阀。 3.两个补偿器之间(一般为20~40m)以及每一个补偿器两侧(指远的一端)应设置固定支架。固定支架受力很大,安装时必须牢固。两个固定支架的中间应设导向支架,导向支架应保证使管子沿着规定的方向作自由伸缩。补偿器两侧的第一个支架应
5、为活动支架,设置在距补偿器弯头弯曲起点0.5~1m处,不得设置导向支架或固定支架。 4.管道的底部应用点焊的形式装上高滑动托架,托架高度稍大于保温层的厚度。安装托架两侧的导向支架时,要使滑槽与托架之间有3~5mm的间隙。 5.安装导向支架和活动支架的托架时,应考虑支架中心与托架中心一致,不能使活动支架热胀后偏移,靠近补偿器两侧的几个支架安装时应装偏心,其偏心的长度应是该点距固定点的管道热伸量的一半。偏心的方向都应以补偿器的中心为基准。 6.弹簧支架一般装在有垂直膨胀伸缩而无横向膨胀伸缩之处,安装时必须保
6、证弹簧能自由伸缩。弹簧吊架一般安装在垂直膨胀的横向、纵向均有伸缩处。吊架安装时,应偏向膨胀方向相反的一边。 (三)高压管道安装要求 高压管道要有足够的机械强度、耐高温性能和良好的耐腐蚀性能,同时又要求有高度的严密性,防止管道泄漏。 1.所有的管子、管件、阀门及紧圃件等,必须附有材料证明、焊接登记表、焊接试样试验结果、焊缝透视结果、配件合格证及其他验收合格证等证明文件。 2.管道支架应按设计图纸制作与安装。管道安装时应使用正式管架固定,不宜使用临时支撑或铁丝绑扎。与管架接触的管子及其附件,应按设计规定或
7、工作温度的要求,安置木垫、软金属垫或橡胶石棉垫等,并预先在该处支架上涂漆防腐。管线穿过墙壁、楼板或屋面时,应按设计要求在建筑物上留孔和安装套管、支架等。 3.管道安装前先找正,固定设备、阀门等。同径、同压的管段、管件在安装前要求进行水压强度试验时,可以连通试压;预装成整体吊装的组合件可以单独试压。经水压试验后的管段必须进行清洗和吹洗。 4.高压管道的安装应尽量减少和避免固定焊口,特别是在竖直管道上,一般不应布置固定焊口。 5.焊接连接的直管段长度不得小于500mm;每5m长的管段只允许有一个焊接口,焊口
8、距离弯制高压弯头起弯点的长度应不小于管外径的2倍,且不小于200mm。世纪星介绍管子、管件焊接时,应包裹螺纹部分,防止损坏螺纹面。 6.安装管道时.不得用强拉、强推、强扭或修改密封垫厚度等方法来补偿安装误差。管线安装如有间断,应及时封闭管口。管线上仪表取源部位的零部件应和管道同时安装。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