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与教学论复习教程

课程与教学论复习教程

ID:41323810

大小:80.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9-08-22

课程与教学论复习教程_第1页
课程与教学论复习教程_第2页
课程与教学论复习教程_第3页
课程与教学论复习教程_第4页
课程与教学论复习教程_第5页
资源描述:

《课程与教学论复习教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一、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对象和任务1.现象、问题、规律2.事实问题、价值问题、技术问题3.揭示规律、确立价值、优化技术•古罗马昆体良《雄辩术原理》是西方第一本专门教育学著作•1632年,捷克人夸美纽斯《大教学论》,泛智教学论:教育是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的艺术•普及初等教育,并首次论证了班级授课制的优越性•成熟的标志:1806年,赫尔巴特出版了《普通教育学》一书•传统教育派与现代教育派;形式教育派与实质教育派(谁是形式教育派?谁是实质教育派.能说出代表人物.)•杜威: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教育即经验的不断改造。“儿童中心、经验中心、活动中

2、心”。传统教育学派的“教师中心、书本中心、课堂中心”•1918年,博比特《课程》这是第一本专门论述课程的书,志着课程作为专门研究领域的诞生•泰勒《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在现代课程论学科发展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第二讲课程的基本理论•课程指“学校教学的内容及其进程的安排”3.学科•学科是学术的分类;还指教学科目。课程论里的学科是用后者意义。从各门科学领域里,以教育的视点选择部分内容,分门别类并以心理学视点系统化组织起来实施的课程,即学科课程。学科课程是现代学校课程的主体。也称分科课程三、课程的表现形式•文本形式(由宏观到微观):课程计划、课程标

3、准、教科书和其他教学材料• 实践(由抽象到具体):理想的课程、正式的课程、理解的课程、运作的课程和经验的课程(二)实践形式•美国课程论专家古德莱德•1.理想的课程:由研究机构、学术团体和课程专家所倡导的课程(建议中学开设性教育或健康教育)•2.正式的课程:由教育行政部门规定的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教材,是以文本的形式表现出来的课程•3.理解的课程:教师所理解的课程,是一种观念形态的课程,因其体现了教师的个人风格,比正式的课程要具体•4.运作的课程:指在课堂上具体实施的课程,不仅体现了教师的个人风格还体现了具体的教学情境,是一种动态的课程形

4、态(教师理解的课程与运作的课程有差距)•5.经验的课程:指学生实际体验到的课程(两个学生同听一门课程,会有不同的体验或经验)三、古代学校的课程观•我国古代的学校课程•“四书五经”、“三、百、千、千”(可具体说出书目)•以上课程成为主导教材的原因:封建社会漫长、政治制度与文化上的继承性、经典之作•西方的古代学校课程•古希腊的七艺:文法、修辞、辩证法、算术、几何、天文、音乐•中世纪:圣经五、现代课程的发展•1.18世纪,形式教育与实质教育之争,折中观念得到认同——赫尔巴特•2.19世纪中叶,斯宾塞发现《什么知识最有价值》——确实了科学在课程

5、中的优势•3.20世纪20-30年代,儿童中心课程论和教材中心课程论之间对立,杜威进行了批判•4.20世纪50年代,新技术、新成果进入课程内容,促进了课程现代化•什么是知识本位课程?•什么是儿童本位课程?•什么是社会本位课程?•请说出分类方式并明确给出定义•什么是学科课程?学科课程有什么优点与缺点?•什么是显性课程?什么是隐性课程?二者关系如何?一、影响课程发展的外部因素•三大外部因素:社会儿童观知识观二、影响课程与教学发展的内部自身因素•课程与教学的发展也有自身的内部惯性和规律,决定着课程的面貌和结构。这些内部因素主要是:1、学制2、

6、课程传统3、课程与教学理论4、课程自身发展的辩证否定规律第三章课程目标与课程内容一、课程目标的含义•课程目标是根据教育宗旨(目的)和教育规律而提出的课程的具体价值和任务指标。课程目标从技术上看,又可以看成课程的水平和标准。一门课程目标总是有一般性的总体目标和阶段性的目标组成.•实现课程目标的基本途径是教学课程目标的形式取向•美国课程论专家舒伯特认为课程目标的形式取向主要有四种类型:•普遍性目标行为性目标生成性目标 表现性目标普遍性目标•根据一定的哲学或伦理观、意识形态、社会政治需要,对课程进行总括性和原则性规范和指导的目标。含义比较模糊

7、,有一定的随意性。行为性目标•以设计课程行为结果的方式对课程进行规范与指导的目标,它指明了课程结束后学生自身所发生的行为变化。•基本特点是具体和可操作,也好评估。•缺点是忽视情感意志领域,肢解人了类行为的整体性(高级神经的参与),忽视了人的行为的不可预知性生成性目标•生成性目标(又称形成性目标、生长性目标或展开性目标),是指在教育情境中随着教育过程的展开而自然生成课程目标。即目标不是预定的,更关注过程。生成性目标体现的价值取向本质上是对实践理性的追求。表现性目标•提出者是美国学者艾斯纳•是指每一个学生在具体的教育情境中的个性化表现,追求

8、学生反应的多元性,而不是反应的同质性。•表现性目标只为学生提供活动的领域,结果是开放而非预定的。•表现性目标在艺术类课程里更明显三、确定课程目标的依据•1.学习者的需要2.当代社会生活的需要3.学科发展的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