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黑臭河道整治技术方案资料

重庆市黑臭河道整治技术方案资料

ID:41319435

大小:81.93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8-22

重庆市黑臭河道整治技术方案资料_第1页
重庆市黑臭河道整治技术方案资料_第2页
重庆市黑臭河道整治技术方案资料_第3页
重庆市黑臭河道整治技术方案资料_第4页
资源描述:

《重庆市黑臭河道整治技术方案资料》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黑臭河道整治技术方案1.项目背景该水体位于重庆市北部新区某区域,该区域规划为中高档及市政府保障房居住区,对景观环境要求高。该河道水体特点为高水位为304.44m,低水位为301.50m,防汛状态高水位为304.67m,河道底标高300.00m。根据一个完整潮汛周期(15天)河网模型计算分析,该河段水流流速小于0.2m/s的情况占63.6%,流速小于0.25m/s的情况占79.4%,水流速度小。水利部门已经对底泥进行疏浚、排水管理部门已对进入水体的合流管进行了截污改造。2.水质情况相关部门完成底泥疏浚、并对合流管的改造后,对水质进行了3个月的跟踪,取样点距离

2、约300m,水质指数平均值见表1。由表1可知,由于水体流动性差,靠水体本身的自净能力,无法达到景观水水质要求。工程河段属于劣V类水体,其中氨氮、磷含量超标2~5倍,水体呈灰黑色,有臭味,河面漂浮杂物多,受污染情况较严重。3.治理目标通过治理,本河道水质要达到的定性指标为清洁、无异味,感观良好,具有较好的透明度,不易长藻类、无臭,不影响感官,具有较好的观赏性;要达到的定量指标为COD≤30mg/L,BOD5≤6mg/L,NH3-N≤1.5mg/L,TP≤0.1mg/L。4.水体黑臭原理及原因分析4.1水体黑臭原理所谓“黑臭”是水体有机污染的一种极端现象,是由

3、于水体缺氧,有机物腐败而造成的。Lazaro(1979)指出河流黑臭现象其实是一种生物化学现象——水体中有机物质的厌氧分解。大量有机污染物进入水体,在好氧微生物的生化作用下,消耗了水体中大量的氧气,使水体转化成缺氧状态,致使厌氧细菌大量繁殖,有机物腐败、分解、发酵,分解为氨氮、腐殖质、硫化氢、甲烷和硫醇等14000多种发臭物质。此过程引起耗氧大于复氧,造成缺氧环境,产生的有臭气体逸出水面进入大气,水中铁、锰等重金属被还原,与水中的硫形成硫化亚铁等化合物,形成大量吸附了FeS、MnS的带负电胶体的悬浮颗粒,使水体变黑、变臭。此外水体本身的色度对黑度也有影响。

4、4.2水体黑臭原因分析根据背景资料,原因分析如下:(1)未截污造成黑臭水体:大量外源性污染物的进入是大部分水体发生黑臭的主要原因。近年来,城市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排放量每年都有较大幅度的上升,大量污水往往未经处理直接排入附近的河流中,导致许多城市河流有机污染相当严重,河水溶解氧低,普遍出现季节性或终年水体黑臭现象。(2)缓流型和滞流型造成黑臭水体:根据资料,该河道水体特点为高水位为304.44m,低水位为301.50m,防汛状态高水位为304.67m,河道底标高300.00m。且该河段水流流速小于0.2m/s的情况占63.6%,流速小于0.25m/s的情况占

5、79.4%,水流速度小。由于水位落差较小,又受海水顶托,内河水流缓慢,较易产生淤积黑臭现象。其次水体处于静止状态,只进不出,难与外界交换,易富营养化,形成水华,受到有机污染时最易发生黑臭,失去自净能力。对这类水体需严格限制排入污水的水质和水量,保持其生态系统稳定。(3)乱扔垃圾现象严重,河道生态系统被破坏。(4)水体被污染后,内源底泥释放大量污染物。5.黑臭水体治理与水质长效改善技术选择原则黑臭水体的治理应坚持“因地制宜、综合措施、技术集成、统筹管理、长效运行”的基本原则。根据水体污染程度、污染原因和污染阶段的不同,有针对性地选择治理技术、制定治理措施。根

6、据不同的水文水质特征、不同的治理目标、不同阶段,综合采用不同技术,并进行组合与集成,实现对黑臭水体的治理、水质长效改善和保持。在进行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技术选择时,要遵循“适用性、全面性、经济性、长效性和安全性”原则。适用性——不同治理技术具有不同的特点和适用范围,没有“万能型”的技术,需要根据水体污染程度、污染原因和治理阶段的不同,优先选择适用技术,而不是追求所谓的“新”技术。全面性——在选择治理技术时,不能仅仅从单一方面或依靠单一技术实现水质的改善,而是需要综合、全面考虑各种不同技术的组合,实现对黑臭水体的治理。经济性——在选择治理技术时,应开展不同治理技

7、术方案的综合比选,从中选择经济性可行的技术。长效性——既考虑技术方案实施后的短期效果,更应关注长期水质改善效果和水质稳定性。安全性——要考虑技术实施后对水环境和水生态的不利影响和二次污染。例如,要慎重考虑和谨慎实施向水体中投加化学药剂和生物制剂的技术,以避免造成生态风险;曝气增氧要防范微生物气溶胶带来的健康风险和噪声引起的扰民等问题。6.黑臭水体治理方案遵循黑臭水体治理“系统性、长效性”的原则,遵循“外源减排,内源清淤,补水活水,水质净化,生态恢复”的技术路线,结合上节主要污染原因分析以及水体水质修复与长效保持基本思路,提出了黑臭水体综合整理方案:控源截污

8、,清淤疏浚,垃圾整治,曝气充氧,生态修复。6.1控源截污(已完成)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