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教师和学生的心“贴”起来

让教师和学生的心“贴”起来

ID:41184968

大小:20.4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8-18

让教师和学生的心“贴”起来_第1页
让教师和学生的心“贴”起来_第2页
让教师和学生的心“贴”起来_第3页
资源描述:

《让教师和学生的心“贴”起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让教师和学生的心“贴”起来广水市杨寨初级中学蔡红星随着时代、社会的发展,为了适应新的形势,新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颁布了,对我们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全面的要求。这里我着重就其中的一个方面——关爱学生,联系自己的实践和所见所闻的点滴“小事”,谈谈如何落实新的师德规范,让师生的心“贴”起来的。一、走出心理关怀的无知,走进学生的心教师的一言一行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学生的心理成长。然而,许多教师至今还未明确地意识到这一点,以致对学生的心理关怀漠然而无知,由此所引起的心理伤害就不可避免了。打板子、罚站、做“清洁工”等体罚只是表面的、暂时的,而讥讽、贬损、侮辱等心罚使学生受到的伤害则是长期的,甚至是

2、终身的。留美学者岳晓东在《少年我心》一书中,讲述了影响她一生的表扬和批评。地理课上,她说出了国际日期变更线,老师表扬她勤奋好学,知识面广,从此她对地理课充满信心,兴趣十足,极大地调动了她对地理的学习热情。这位老师使他终生难忘。而一位数学老师,在一次考试中,给她“有一个错误”的提醒,结果他没检查出来,老师就皱着眉头说:“你这人太自负了,难道我提醒你有错误还不肯承认吗?”答错题检查不出来,并非自负,她却受到了老师的误解和否定,从此,她对数学课的兴趣一落千丈,上课时充满焦虑和畏惧,再也没能恢复元气。这位老师使他刻骨铭心。由此可见,老师对学生态度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左右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潜能发挥。我

3、班里有一位学生,在写给我的信中有这样一句话:“不要对我们太‘苛刻’,多走进我们的心。”看了后我感触颇深。经过反思,我才意识到,我平时的工作,一切以学习为重心,对学生要求相当严格,有时甚至有点过分,使有些学生终日神经紧张,提心吊胆,给他们心理上造成了极大的压抑,学生对我是敬不足,畏有余。学生的一句话,改变我对待学生的态度,它时刻提醒我对学生不要一味的约束、管制,而要理解、关怀,结果学生更愿意接近我了,更敬重我了。3从这些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到,教师应该经常反思自己的行为,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对学生心理的影响,既关注学生的学习,又关心学生的心理,这是与学生的心“贴”起来的基础。二,了解学生,做学生

4、的知心人学生,作为正在成长中的人,有这个阶段的心理特点,如可塑性、稚嫩性、自尊心、好胜心等。而我们许多教师的行为偏差,也正是由于不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造成的。曾有这样一个故事:课堂上,老师瞥见一个女孩在全神贯注地注视着她手中一个用纸折成的“红房子”,非常生气,冲下讲台,在女孩尚未省过神来时,“红房子”被撕得粉碎。没想到,此刻的女孩伤心至极,怨恨的目光直射老师,因为老师撕掉了她逝去的母亲留给她的唯一纪念。女孩从此不再正眼面对世界,整天郁郁寡欢、沮丧无助……从表面上看,这只是一个偶然的过失和遗憾,从根本上看,学生丧母可谓本班重大事件,而老师对此没有去关注学生、了解学生,在她稚嫩脆弱的心理上给了重

5、重的一击。有些遗憾通过努力,师生沟通,也许还能弥补,而有些遗憾则是永远无法挽回的,只有抱憾终身。我想,要避免这类遗憾的发生,与学生建立一种良好的关系,最简单最直接的办法是多接近学生、与学生打成一片。只有这样才能了解学生,学生才能了解你,从而和学生在兴趣、爱好、价值观等方面的形成共识。这样不仅建立了尊师爱生的友谊,而更重要的是学生把教师当作知心人,对教师产生了亲切感和信赖感。这是师生关系“贴”起来的前提。三,要探究关怀的方式和艺术学生在成长的道路上常需要成人的帮助,教师的辅助,但并非任何一种帮助都一定会带来积极的效应,产生有益的后果,而要讲究一点方式和策略。否则就很可能越帮越忙,越教越糟。一

6、个小孩,由于爸爸妈妈的宠爱,养成了非常任性,动不动就发脾气的坏毛病,一不高兴,就对身边的人叫嚷“打你”,几乎成了口头禅。这让爸爸妈妈非常头疼。他们轮番对孩子施加压力和教育:爸爸用“狠”的强硬办法,妈妈用“不喜欢”的哄的软办法,都不见效。奶奶走过来,拉着孩子,给他讲了一个故事:从前,有一只小花猫,它去找小鸭玩,可玩了不一会儿,它就发脾气了,对着小3鸭说,打你!小鸭很生气,马上不跟他玩了;它又去找小兔玩,结果,坏毛病又犯了,小兔也给气跑了;小花猫再也找不到跟它玩的伙伴了。奶奶的故事讲完了,孩子从此也变得乖多了。三位老人都是对孩子个性成长的关怀,但效果并不在于教育内容本身真实与否,而主要在于教育

7、内容与方式是否贴近和符合儿童身心的实际。我班里有一位学生,性格有些怪异、自负,经常犯事,多次进行劝说效果不佳。后来才知道,这学生从小丧父,性格养成实属有因。正巧我一个单元结束布置了一篇写家庭生活的作文。他写的是《母亲》,看了这位同学的作文,我找到了这位学生的教育的切入点。我把他的作文进行了大量的添改,让他从母亲的艰难,对他的关怀、教育中去认识自己,反省自己。结果这篇被改得一片红的作文,换来了一篇“满含泪水写的”比作文还长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