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1057802
大小:36.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8-15
《高考表述类题型答题要点》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表述类题型答题要点安徽省南陵中学田克家一、一切答案尽在文本中学生对于阅读材料的主旨往往会跳出材料无限拔高,帮助学生树立“一切答案尽在文本中”意识,就是为了能使学生适度和准确把握阅读材料的主旨和作者的情感。其次,此处的文本,不仅指相关的阅读材料,有时还指注释、题干中所隐含的相关答题信息。只有将三者综合考虑,答案内容的指向才正确。试看2008年安徽卷诗歌鉴赏题: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小孤山①[宋]谢枋得②人言此是海门关,海眼③无涯骇众观。天地偶然留砥柱,江山有此障狂澜。坚如猛士敌场立
2、,危似孤臣末世难。明日登峰须造极,渺观宇宙我心宽。[注]①小孤山:位于安徽宿松县城南65公里的长江之中,四无依傍,地势险要,是南宋军事要地。②谢枋得:宋弋阳(今属江西)人,以忠义自任,曾率军抗元。兵败后隐居福建一带,后被元人胁迫至燕京,绝食而死。③海眼:急流遇阻所形成的大漩涡。(1)诗中小孤山的形象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简析“危似孤臣末世难”中“孤”字的妙处。(1)此诗托小孤山以言志,表达了诗人尽管身为孤臣,时处末世,也要勇猛坚毅,杀敌报国的壮烈情怀,以及自己能够力挽狂谰、取得抗
3、元胜利的坚定信念。(2)①小孤山的“孤”与孤臣的“孤”字面想象,联想自然。②小孤山砥柱中流的地理特征与诗人砥柱中流的壮志情怀相应,托物而言志。③偶然存留的孤山与宋世仅存的孤巨相应,暗指南宋末年抗元将帅严重匮乏,比喻贴切。答题时只要注意此材料中注释②的相关内容,再联系词作本身的相关内容,答案就不难给出。再如09年安徽卷: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8~9题。小重山•端午[元]舒颉碧艾香蒲处处忙。谁家儿共女,庆端阳。细缠五色臂丝①长。空惆怅,谁复吊沅湘②。往事莫论量。千年忠义气,日星光。《离骚》读罢总堪伤。无
4、人解,树转午阴凉。[注]①五色臂丝:荆楚风俗,端午节以五彩丝系臂。②沅湘:沅水和湘水。湘水支流中有泪罗江。9.这首词最突出的表现手法是什么?请分别结合上阙和下阙作简要分析。(4分)答:手法:对比。简析:上阕中众人的繁忙喜庆和作者的独自惆怅开成对比;下阕中世俗对屈原的不理解和作者读《离骚》的深切感伤形成对比。(答“反衬”,且简析合理也可。)若论表现手法,有借代“吊沅湘”,有比喻“日星光”,有以景写情“树转午阴凉”。但题干中明确“最突出的表现手法”,只能答具有全局性的表现手法,即对比。因为词作者的主要
5、情感是通过这种手法(或说构思)而加以表现。二、话题意识和角度(或层次)意识大多时候,主观表述题的答案并非一句话两句话就能解决问题,它往往是一段话一个句群。既然如此,就必须有一个特定的话题,句群中所有的句子就必须围绕该话题转;既然句数多,就必须安排好角度,理清楚层次。此时,根据题干准确确定话题,就显得很重要。如下面这两道题:请分析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含义。(1)我就摇了轮椅总是到地坛那儿去,仅为着那儿是可以逃避一个世界的另一个世界(答:史铁生为了避开现实世界的疾病给自己带来的迷茫、绝望、苦恼等,到地坛
6、去寻找生命的慰藉。)(2)他睿智的言辞,照亮的反而是我们日益幽暗的心。(答:史铁生通过他充满睿智的哲思的作品,照亮我们日益颓废的心灵世界,使人反省,振作。)对于第一句,题干明确要求要回答含义,有的学生回答成:史铁生双腿残疾后,依靠着轮椅生活,当初的颓废与迷茫让他无法面对这个世界,他去追求、去获得解脱。文中引用史铁生的句子,是为了表达作者通过史铁生的文章而获得的人生感悟。这种答案看上去很全面,但仔细分析,却包含两个话题,一是句子含义,另外则是句子的作用。很明显,第二个话题典型画蛇添足。至于角度(或层
7、次)意识,与其说是组织答案的要求,倒不如说是分析思考时遵循的原则。如2011年江南十校语文试卷14题:结合文本,联系现实中的具体事例,谈谈史铁生的人生经历与创作实践给你的人生启发。(8分)(答案要点:①人生难免遇到挫折,我们要有直面挫折的勇气②我们不仅要有直面挫折的勇气,还要结合自身的情况去点亮别人的心灵。举例要扣住这两点。)结合阅读材料,这两点人生启发其实并不难理解,但若没有角度意识,第二点就不容易答出。角度或层次意识在解答语言运用类题目时尤为重要,在此不加赘述。主观表述题中的概括、评述类题型,
8、几乎都要求学生具备话题和角度(层次)意识,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要进行有目的训练,养成这种良好的思维习惯。三、“主—次”关系大凡文学作品,虽以形象取悦读者,但在各内容的组织搭配上,必须遵从一种从逻辑上能解释的通的原则,这就形成了作品材料组织上的主次关系。写景抒情类文章,情为主,景为次;写人记事类作品,人的形象特征为主,具体事迹为次;状物言志类作品,情志为主,物象为次。当然,这里的主和次只是相对而言,其实在具体的分析中,主中有次,次中有主,只有辨明材料间的这种相对关系,才能在阅读中和答题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