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1041713
大小:2.06 MB
页数:8页
时间:2019-08-15
《2019二年级语文下册课文723祖先的摇篮教学反思新人教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19二年级语文下册课文723祖先的摇篮教学反思新人教版这是一首儿童诗,作者把原始森林比喻为“祖先的摇篮”,深情地回想我们的祖先质朴率真的田园生活,真切地希望大森林永远青翠苍茫,大自然永远清秀明净,特出人和自然的和谐相处。我通过一堂课的教学,完成了预定的教学目标。整堂课从读通诗句到初步感受诗意,从读好诗句到领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自主阅读,帮助学生在读中体验、感受。在教学过程中,我觉得有两点做得尤为好:1.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加强朗读训练。教学时,我将教学重心放在朗读上,用大量的时间引导学生诵读,旨
2、在帮助学生在读中体味。由于诗歌语言简洁且凝练,反复朗读可能会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我在朗读训练中,采用音乐、录音、录像等多种辅助手段,刺激学生视觉、听觉感官,激发他们兴趣。运用画面,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意境;运用录象,再现原始森林的美好景象,帮助学生读出语气;运用音乐,烘托、渲染气氛,使学生的配乐朗读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更好地表达诗意。2.在重视朗读训练的同时,我也十分注重对学生想象力的培养。诗歌教学难度大,常有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感觉。虽说通过反复读,能使学生有一定的感悟。但诗歌抽象表达的特点会给学生留下无限
3、想象的空间。因此,我在指导朗读过程中,尽可能地引导学生进行想象,将抽象的文字和抽象的内容转化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在学生的脑海里留下了祖先们在美丽的森林里美好生活的场景,感受大自然的美好。这不仅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而且促进了学生对诗歌的理解。通过教学,我感到这堂课既有收获,也有不足。在重视诗歌朗读的同时,对有些关键词语的理解不够重视。诗歌中的字词深奥,学生不容易理解,怎样在诗歌教学中如何将深奥的词语深入浅出地教给学生,让学生能深切感悟,我想,这是以后自己在诗歌教学中应该重点研究的问题,使学生进一步感受诗歌的意境
4、,体会诗歌的意趣。附送:2019二年级语文下册课文723祖先的摇篮教学设计新人教版◆教材分析本课是一首儿童诗,作者把原始森林比喻为“祖先的摇篮”,深情地回想我们祖先,回想我们祖先质朴率真的田园生活,真切的希望大森林永远青翠苍茫,大自然永远清秀明净。作为本单元的首篇课文,《祖先的摇篮》这首诗突出的表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这一重要的主题。◆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会认7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问句,学习准确使用动词,理解课文内容,懂得“祖先的摇篮”的含义。【过程与方法目标】充
5、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开展小组交流讨论,理解、感悟课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和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会认7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祖先的摇篮”的含义。【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和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1.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摇篮吗?摇篮是干什么用的?那大家知道中华民族“祖先的摇篮”在哪儿吗?请看录像。(出示原始森林图片)2.这就是原始森林,你们喜欢原始森林吗?我们的祖先就生活在这美丽
6、的地方。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原始森林,感受一下祖先生活的环境吧。3.板书课题:祖先的摇篮。4.齐读课题。理解“祖先”和“摇篮”。二、学生自学出示自学要求:(1)朗读课文。(2)自学生字新词。(3)思考:“祖先的摇篮”指的是什么?课文的大意是什么?(4)读完课文后,你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三、检查自学情况1.同学们已经自学了课文,下面老师来看一看你们自学的情况怎么样。(1)朗读课文:齐读,指名读。(2)检查字词:你在自学课文时遇到了哪些生字新词?你是怎样学习这些字词的?出示生字词卡,指名读。(3)提出问题:你在自学
7、课文时有什么疑难问题?提出来大家一起解决。2.学习动词。读一读以下短语,注意加点的词语。再在文中用横线画出带有动词的短语,读一读。摘野果采蘑菇挖野菜逗松鼠捉蜻蜓逮蝈蝈看夕阳赏明月数星星(1)齐读短语。(2)分组讨论:加点的词语是什么意思。(指名说)(3)教师提示:加点的词语都是动词,表示人做一件事时的行为、动作。(4)学生可以演一演上面这些动词表示的动作。四、初读课文,了解祖先的摇篮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数一数这首诗共有几小节。2.指名读课文第1小节,其他同学思考:祖先的摇篮是指什么?(指名说)3.分组讨论:
8、第1小节写了祖先的摇篮的什么特点?(写了祖先的摇篮很大。)4.指导朗读,从中体会摇篮的大。五、指导写字1.出示会写的字,小组讨论如何记忆字形,如何把字写好看。2.指导学生注意书写。“祖”的偏旁是“礻”,不要多写一点。“摘、掏”的偏旁都是“扌”,右边笔画数较多,教师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不能漏写笔画。3.教师范写,学生书空。4.学生描红、临写。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小组合作,组长读字,成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