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1026249
大小:43.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08-14
《企业存货管理系统中地问题与对策开题报告材料》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学生姓名:学号:专业:会计学论文题目:企业存货管理中的问题与对策指导教师:2012年2月26日毕业论文开题报告1.结合毕业论文课题情况,根据所查阅的文献资料,每人撰写2000字左右的文献综述文献综述1研究背景企业存货作为流动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企业的资产总额中占有很大比重。其管理的好坏将直接关系到企业营运资金的占用水平和运作效率。上世纪五十年代至今,存货管理已经发生了三次变革,企业管理的问题研究已经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成果,从而能够对存货进行合理有效的管理,实现存货管理的效率性和企业管理的效率性。但是企
2、业存货管理中仍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多少影响了企业存货管理的完善,为此必须针对这些问题,采取相应的对策加以解决。2国内外研究现状有关企业存货管理的研究,国内外很多学者观点值得我们借鉴。2.1国外研究现状维文(2009)认为计算所谓的缓冲库存是有效的存货管理的关键。实质上,缓冲库存是额外单位超出维护生产水平所需的最小数目。例如,经理可能确定它会保持一个或两个额外单位的给定的计算机部件在手上,万一出现紧急情况或单位之一证明是有缺陷的一旦安装了一个好主意。创建此垫或缓冲区有助于生产中断的操作供应库存中的基本部分缺乏机会减至
3、最低。Chung(2010)认为企业存货管理方面正面临着一个重要的问题:企业间应用供应链进行存货管理存在缺陷。目前,已有不少企业一经采用管理信息系统,但企业并没有把供应链管理作为企业竞争策略,并且企业的物流分散管理不能促进供应链的整合,而且企业恰好也缺少全面的供应链成本观念。2.2国内研究现状毕业论文开题报告2.2.1企业存货管理存在的问题研究李真(2011)认为很多企业的经营管理基础薄弱、起点较低,其管理仅停留在单打独斗的家族传统粗放型的管理层次上,无健全的、完善的内部管理制度,更没有认识或重视到企业存货管理是经营
4、管理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余红梅(2011)指出,采购计划是存货采购中的薄弱环节,许多企业把存货管理的重点放在原材料的采购和产品的销售上,忽视了存货成本和资金占用,没有制定规范的采购计划,而是根据订单量的大小,临时发出采购的需要,这样做除了增加运输成本之外,若采用分批采购法,就不能享有大批量采购所享受的折让和折扣,同时,企业与供应商之间的订货,大多数只是口头协议,并未订立书面合同,没有具体的条件和责任,如果发现货物不符合要求或是在途中有意外状况发生时,要想划清责任就比较难,而企业也可能因此不能准时交货,从而得不到客户的信
5、赖与支持,最终导致企业自身的利益受损。王晔(2011)指出了材料领用记录中生产成本及费用的归集、结转的记录人为因素较多,尤其在工程项目核算上更能显现其弊端。蔡永胜(2010)认为“存货是企业的资产,是财富的标志,不在乎库存占用资金的多少”,这种观念直接导致了企业存货占用较大的资金及使企业承担利息支出,影响企业资金周转速度;与此同时,过多的存货会增加与存货有关的各项开支,导致企业经营成本上升、利润下降。另外长期滞压,容易发生贬值、毁损、失窃,从而直接形成损失。2.2.2企业存货管理存在的问题的原因的研究臧桂琴(2011
6、)指出有内外两种导致存货管理低效的因素: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内部因素包括:企业管理层对存货本质认识缺陷,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不健全使得存货的监管效率低下,管理人员专业素质的缺乏使企业难以确定科学的库存量,存货管理的技术手段落后等。外部因素包括: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变化,物价水平持续上涨等。范丽梅,董超(2010)认为很多企业在采购成本上营私舞弊,将有关费用和买价更改,没有合理计算相关费用其中可抵扣与不可抵扣的部分,导致了企业存货核算出现问题,从而导致存货管理上的混乱。毕业论文开题报告2.2.3企业存货管理存在问题的相关对
7、策研究李艳,李天婵(2011)指出加强企业存货管理首先要从规范存货会计核算开始,保证账实相符,其次他们提倡企业运用ABC控制法来降低库存,加速资金的周转,同时还要加强企业存货管理的信息化建设。王英(2011)指出为了降低企业存货成本,提升核心竞争力,企业必须加强存货的管理和控制,她考虑到必须加快完善存货的管理制度,她建议存货的日常控制方法应采用归口分级管理责任制。李喆(2011)通过对企业存货管理的整个过程的每一环节的细心研究,他从存货采购、存货领用两个关键环节来进行细分,总结相关的具体的完善措施,比如建立健全的存货
8、采购的计划、合同的订立和审批制度,建立健全存货首发的审批审核制度等。3对本课题的启发学术界针对企业兼并这一问题研究的文献、专著和论述很多,系统的分析也不少。只是,我国的企业兼并中问题更为复杂,影响因素更多,而且非市场化因素也多,因此需要更加深入具体的分析。如何通过借鉴国外的理论和实践经验,结合我国的国情找到一条解决问题的路径是本论文的研究重点。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