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0960080
大小:45.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8-11
《张学军 物理课堂的提问方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附件:12011年参评论文登记表(除最后两栏外,前面的栏目由论文作者填写)姓名张学军年龄37职称中学一级固定电话0372-7089298手机13937259106电子邮箱bcezsj@163.con邮编456350单位地址安阳市内黄(路、号)县亳城乡(镇)第二初级中学(学校)论文分类学校中学(√)小学和幼儿学校()(请务必在括号内打“√”)学科语文()数学()英语()生物()物理(√)化学()政史地()体音美劳()其他()论文题目物理课堂的提问方法论文主要观点省教研室专家组意见年月日物理课堂的提问方法内黄县亳城
2、二中张学军物理课堂的提问方法安阳市内黄县亳城二中张学军联系电话:13937259106电子邮箱:bcezsj@163.com摘要:课堂教学的实施中,提问是一个重要教学手段,本文从课堂提问的设计原则、实施要领、和对学生的答问进行评价进行了论述。关键词:课堂教学提问设计实施答问评价课堂提问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目的、要求、情景等设置问题,进行教学问答的一种形式。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指出“教学过程是一种持续不断的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活动”物理课堂提问是优化课堂教学的必要手段之一,也是教师教学艺术的重要组成部
3、分。我将从课堂提问的设计、实施和对学生答问的评价三个方面作一些探讨:一课堂提问的设计原则1.提问要有启发性原则。要求教师提出的问题要能够激活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去探索,去发现,提出的问题具有启发性,不是填空式回答,把一个完整的句子截成几段,教师问上半句,学生答下半句;也不是判断式发问,学生无须做多少思考,凭猜测便能正确回答,更不是搞“提灌式”,用问的方法去“灌”,直到学生钻进教师预先设计好的圈子里,使之就范,怎样的提问才能启发学生思维呢?(1)创设问题情境,教师应“慷慨”地提供思维加工的原料,通过回忆已有知识、
4、演示实验、叙述现象、出示练习题、阅读资料、观察挂图、参观或其它实践活动等,用准确、清晰、简明的语言提出问题,充分发挥和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达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目的。(2)利用矛盾,引起思索.教师要善于把教学内容本身的矛盾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间的矛盾作为设计问题的突破口,启发学生去探究“为什么”,把学生的认识逐步引向深化.(3)提出激发学生进行发散思维的问题.教学中教师适当选取一些多思维指向、多思维途径、多思维结果的问题,引导学生纵横联想所学知识,寻找多种解答途径,有利于学生深刻地理解知识,准确地掌握和灵
5、活地运用知识.2.提问要突出重点。一堂课45分钟,不能都由问答式进行,也不可能对所有的问题都详细展开研究,提问的重点就是要将问题集中在那些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点上,问在最需要、最值得问的地方,以突出重点,攻克难点.对于课堂中的同类问题不平均用力,尽量做到前详后略,提高课堂效率.突出设问的重点应注意以下几点:(1)抓住教学重点,不在枝节问题上周旋.比如讨论“浮力产生的原因”时,教师提出:“设想一个立方体浸没在水里,它的六个表面都受到水的压力,而它的前与后、左与右的侧面受到的压力分别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
6、线上,相互平衡,为何还受到浮力?”这里教师将问题的焦点集中到引导学生分析上、下表面受到的压力上.(2)抓住知识的难点设问,有的放矢地帮助学生突破难点.如在学习了“牛顿第一运动定律”和“惯性”后,学生由于头脑中早已有了与亚里士多德“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的理论类似的观念,不能正确运用“牛顿第一运动定律”去解释原来已处于运动状态的物体在不受力的作用后的运动情况,教师可以设计这样一问:“你坐在向前匀速直线运动的汽车里,将手中的钥匙竖直向上抛出,当钥匙落下时,是落在手里,还是落在手后面?为什么?”引导学生克服“钥匙抛
7、出后,虽然在竖直方向上做先上后下的运动,但水平方向上它还将保持抛出时钥匙随汽车一起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这一认识难点.(3)针对学生认识模糊、易疏漏的地方,抓住关键词及制造矛盾为突破口设计问题,帮助学生将片面的、孤立的和形而上学的认识转化为全面的、辩证的认知结构。如:在学习了欧姆定律之后,学生容易忽视物理公式与数学知识相互制约的关系,根据公式R=U/I与I=U/R相似,便认为电阻R跟电压U成正比,跟电流I成反比.教师可以这样设问:“导体的电阻R会随着两端的电压U和导体中的电流I变化吗?”也可以这样反问:“密度公
8、式ρ=m/V中,ρ与m、V的关系应怎样理解?”使学生通过类比,借助已知的知识去理解和记忆未知的知识,从而加深对正确结论的印象.3.提问要有层次。系统而周密的课堂提问能引导学生去探索达到目标的途径.提问的层次性原则要求教师紧扣教材重点、难点和关键,分析教材内容的内在联系、逻辑顺序和学生已有的知识、能力,按照由具体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规律,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设计一系列问题,使学生的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