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0956048
大小:37.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8-11
《小学语文论文:半亩方塘中,破解习作教学的密码》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小学语文学科论文半亩方塘中,破解习作教学的密码 【摘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习作教学一直是一大难点。套话、空话频频出现,胡编乱造、无中生有成了一种怪现象,不想写、不会写也变得理所当然。《新课标》中指出,习作教学应让学生贴近生活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怎么样才能更好地实现课标提出的要求呢?以下是我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对习作教学的一些粗浅的认识。【关键词】习作教学生活快乐之章现象一:习作课上,教师耐心地讲解着习作的方法和技巧,而学生却越听越沮丧,云里雾里。作为教师,总是习惯把这些方法和技巧当作是提高习作水平的独门秘方,把习作课上成传授
2、课。课堂缺乏趣味和主体意愿,学生晕晕乎乎,教师唠唠叨叨,传授结果近似为“0”。现象二:每当教师出示《印象最深刻的一件事情》这一类作文题目时,学生总是抓耳挠腮,冥思苦想,结果搜肠刮肚出来的东西也总是显得那么无力。习作课成了学生的受刑场,因为每次遇到习作,就非得胡编乱造,无中生有,还得“一气呵成”。现象三:收习作时,总会发现大部分学生练就了“绝学”——乾坤大挪移。相似的题目,相似的场景,相似的剧情……思考:习作教学作为语文教学活动中的重要环节之一,却一直都是教师和学生头疼的对象。教师怕教,学生更怕写,这一种现象长期得不到改善。但是,习作
3、水平和习作能力的高低,却是一个人能否较好地运用语文知识极其语文素质的综合体现。如果说语文教学是整个教学活动中的一道别致风景,那么习作教学就是其中小小的半亩方塘。怎样才能把它妥善管理好,使池中水至清至绿呢?在此,我结合自身习作教学的认识和感受,浅谈习作教学如何更好地展开。一、巧引活水源头,流注半亩方塘习作教学是整个语文教学中最适合发展学生个性的活动形式。纵观我国的种种作文教学改革,都强调让习作教学与学生的生活贴近,让他们的生活积累成为他们的作文内容。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生活如源泉,文章如溪水,源泉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泼地流个不
4、停。”可见,生活对于习作的重要性。只有拓宽了学生生活的空间,让他们亲身实践,切身体会,才能有事可写,有感可发。(一)留心生活中的汩汩泉水每个人都有各自的生活,学生也不例外,他们生活的内容千差万别,对生活的感受也各不相同。只要学生在生活中做一个有心人,用自己的慧心留心生活,善于发现,勤于思考,那么,四季变化皆可入景,嬉笑怒骂亦可成文。1、斟酌自然之泉花开花谢,四季变化,大自然的一切都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让学生投身到大自然中,引导他们去欣赏大自然中的鸟兽虫鱼、奇花异草、绿水青山,去品评城市中的高楼大厦、宏伟建筑,去感悟乡间的小桥流水
5、、绿树红花,去聆听春的脚步、夏的气息。用心去体会大自然,触发情感,从自然中找寻写作的灵感,充实自己的写作题材库。1、品味社会之泉作为教师,应该善于打破封闭的课堂教学,带领学生一起投入到社会生活中去找寻写作的素材。发生在邻里间鸡毛蒜皮的事,天气的骤变,好人好事等,都能带给我们感官上的刺激,也都是学生作文的好材料。接触到的人、经历过的事情、欣赏到的景物,也都曾给予我们快乐、伤心、同情、后悔等体悟,这些也是写作最好的素材。所以,学生尽管凭着自己的天性挖掘生活,感受周围的食物,写作也便成了他们传达自己对生活的理解和对美好事物的颂扬。而作为教
6、师,只要经常不断地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有目的、有顺序、有主次地观察事物,写作素材便可源源不断。2、酿造生活之泉王安忆曾经说过:“每个人看到的都是一样的生活,而大家写出来的作品却不一样。”我想,只有让学生直接参与生活,才能做生活的主人,而切身体会的事情也是最具体生动的,最具生命活力的,而学生也只有通过这样的体验,才能写出别具一格的作品。所以,在学校里和同学发生的事情,如一次厉害的争吵、一场小小的误会、一个好玩的游戏,老师的一次表扬或批评,一节喜欢的课,一次有意义的校园活动;家里来了客人,添置了家具,购买了花卉,集体外出旅游,这些都可以成为
7、作文的好素材。而教师的任务就是激发他们积极参与生活、仔细观察生活的热情。(二)留心文本中的汩汩泉水叶圣陶说过:“阅读得其法,写作能力也随之增长。”可见,阅读之法是写作之法的基础。但是,作为教师,我们在阅读中应该充分挖掘习作资源,实现阅读文本的超越,这样既能以写促读,也能彰显写作之法。如:补写、改写、仿写、缩写等,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课堂练笔。但是课堂练笔并不是随便写写的,我们必须要考虑内容选择、谋篇布局等诸多因素,练笔时应该让学生做到有话可写、有情可抒、有感可发。1、共鸣之处谈感悟教材中有很多充满真实情感的故事,它们向学生传达着美好
8、的情感或世间的沧桑,给学生道德上的熏陶。学习这一类人文性很强的课文时,学生的学习能够达到情感的共鸣。此时,语文教学不能够仅仅停留在语言文字的感悟上,我们必须及时引导学生用言语来印证自己的感受,表达内心真实的想法。如在教学《圆明园的毁灭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