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论文:引领孩子们从“此岸”到“彼岸”》

小学科学论文:引领孩子们从“此岸”到“彼岸”》

ID:40954300

大小:50.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8-11

小学科学论文:引领孩子们从“此岸”到“彼岸”》_第1页
小学科学论文:引领孩子们从“此岸”到“彼岸”》_第2页
小学科学论文:引领孩子们从“此岸”到“彼岸”》_第3页
小学科学论文:引领孩子们从“此岸”到“彼岸”》_第4页
小学科学论文:引领孩子们从“此岸”到“彼岸”》_第5页
资源描述:

《小学科学论文:引领孩子们从“此岸”到“彼岸”》》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引领孩子们从“此岸”到“彼岸” “此岸”是孩子们头脑中原有的前概念,“彼岸”是孩子们通过科学学习后获得的后概念。孩子们学习某些科学概念之前,他们已对这些科学概念有了一定的认识和了解,这种已有的认识和了解即为科学学习中的前概念。孩子们头脑中的前概念大多数来自于自身的生活经验和直观感受,是根据亲身经历观察和理解得出的结论。虽然它是一种朴素的、不全面的概念,却是孩子们自己思维的结晶,在孩子们的头脑中是很顽固的,是不宜轻易改变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把握住孩子们的前概念,把前概念作为后概念的生长点,使得教学有的放矢,更好地提高教学效果。那如何帮助孩子们从那些朴素的、不全面的甚至错误的前概念转变为比

2、较科学的后概念呢?一、了解前概念尊重前概念孩子们并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每个孩子都有自己丰富的心理世界。他们对很多问题和现象都有自己的看法,有自己的理解,这就是孩子们头脑中原有的前概念。正确的前概念应该是我们教学的基础和出发点,在教学中应该充分地利用它。对于错误的前概念,如:热水瓶口冒的白汽、雾、澡堂里的热气,孩子们总顽固地认为是水蒸气;烟也总被认为是气体。教师对这些错误的前概念要给予充分地尊重,要把它们作为一种尝试性的解释加以处理,不能武断地否定这些朴素的前概念。首先,教师在备课中要了解孩子们的有关学习主题的前概念。如:六(上)《热起来了》有这样一个实验:衣服会不会发热。笔者上了五个班

3、级,没有一个学生说会发热。随后笔者调查了三年级学生对这个问题的理解,发现三年级学生对此问题已非常清楚了。《哪杯水温度高》这课中有这样一个活动:两杯温度相同的热水,一杯是另一杯的两倍,倒入相同体积的冷水,哪杯水的温度高?对六年级的学生而言这探究是没有价值的。其次,在课堂上创设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教师鼓励并激发孩子们对研究主题进行猜想和解释,这样可以把孩子们的前概念暴露出来。5在课堂中的体现是,在上课的开始,可以围绕着新的教学内容设置一定的问题情境,作为前测把孩子们的前概念暴露出来。如上六年级(上)的《各种各样的能量》,在上课的开始就问:“当你听到‘能量’这个词时,你们会联想到什么?”孩子们纷

4、纷发言:是有“力量”的东西;它能使物体动起来;食物中有能量;我的肌肉中有能量;人运动时有能量,不运动就没有能量……孩子们的回答把他们的“前概念”暴露出来,这时教师不要急于得出正确的结论。先让孩子们思考别人的观点与自己的观点有什么相同与不同之处,到底是谁的观点正确;然后教师再引导,从“是什么让风筝飞上天的?”(是风)“是什么让足球滚动的?”(是脚踢的,是人的力量,人是靠食物补充体力的……)“是什么让蜡烛燃烧的?”(是火柴或打火机,是蜡油……)“是什么让汽车开动的?”(是发动机、是汽油、是轮子……)这些问题中引出“能量”的概念。这样将“虚”的能量从“实”的物质里分化出来,使孩子们原有的朴素的含

5、混的“前概念”转变为可接受的通俗的“后概念”。最后,在教学中,教师作为孩子们前概念的聆听者之一,尝试着从孩子们的思维角度来解释那些幼稚、不全面的前概念,会发现很多闪耀着科学火花的思维亮点。例如三年级(上)《稻谷的观察》一课中,采用“摸、闻、看、尝”等多种感知手段,对稻谷进行全面观察。一位孩子们看到稻谷外面有泥巴,于是说稻谷象草莓一样长在地面上的。这是因为这个孩子从来没有看见过稻谷生长的情况,这是他对稻谷生长情况的前概念。如果此时,老师和其他同学一样,断然否认了他的观点,甚至“嘲笑”他“稻谷怎么会象草莓一样长在地面上呢”,可以想象,一个爱观察的孩子也许就会到此止步,放弃了他对科学的热情。那老

6、师应该尊重他的发现,先要肯定他的发现,再引导他去观察其他稻谷有没有泥巴,然后让他了解水稻生长的情况。了解学生的前概念,做到“知己知彼”并尊重他们的前概念,这是成功的开始。二、转化前概念形成后概念了解学生的前概念后,要转化变成比较科学的后概念。先要依托学生原有的前概念,再进行知识建构,从而形成后概念。科学学习不是把知识装进学生的头脑中,更重要的是培养对问题进行分析和思考的能力,从而把知识变成自己的“学识”,变成自己的“主见”,自己的“思想”真正到达“彼岸”。5(一)、激发认知矛盾有效的认知冲突能更有效地实现概念的转变。许多促进概念转变的教学过程是建立在认知冲突基础上的。这些过程包括创设一定的

7、情境,使学生对一些现象与所持的概念矛盾化,引起认知冲突。具体的做法是:先让学生尝试解释一个矛盾事件,引起概念冲突;再鼓励和引导进行认知调整,建立与科学概念相一致的新的概念模型。如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对温水加温水还是温水是理解的,然而他们也认为30摄氏度的水加30摄氏度的水,就会得到60摄氏度的水。这是他们自身的认知矛盾,教师激发此矛盾引起学生的概念冲突,最后会形成比较科学的后概念。如六年级(上)《蜡烛能燃烧多久》有这样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