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三年级下册古诗两首《乞巧》

语文人教版三年级下册古诗两首《乞巧》

ID:40907403

大小:18.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8-10

语文人教版三年级下册古诗两首《乞巧》_第1页
语文人教版三年级下册古诗两首《乞巧》_第2页
语文人教版三年级下册古诗两首《乞巧》_第3页
语文人教版三年级下册古诗两首《乞巧》_第4页
语文人教版三年级下册古诗两首《乞巧》_第5页
资源描述:

《语文人教版三年级下册古诗两首《乞巧》》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乞 巧》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学会“乞、巧、霄、渡”等四个生字。 2、能有节奏、有韵律诵读《乞巧》,感受古诗的韵律,并会背诵。 3、通过多种形式的诵读渗透古诗学法,体会诗中丰富的想象,品味追求幸福的情感。 4、增强语言文字学习的兴趣,培养美好情操。 教学重点与难点: 深入情境,富于节奏、有韵律的朗读,是教学的重点;理解乞巧是本诗教学的难点。 教学过程: 一、故事引入: 1.教师讲述牛郎和织女的故事。 2.刚才老师讲的故事与我国一个传统节日有着密切的关系,大家知道是什么节日吗?(乞巧)板书课题,学生齐读

2、。 认读音节,强调读音。 指导书写:乞、巧。比较:乞与气。强调两个字最后一笔的区别。 [设计意图:由故事引起学生学习兴趣。关注乞与巧的音节,让学生注意两个三声字在一起时音的变化。] 过渡:同学们,乞巧是什么意思?有什么特别的含义吗? 二、解新题,知作者:  1.理解课题 出示资料袋:相传织女美丽无比,心灵手巧,她能用丝织出特别美丽的锦锻。人间的女子们都盼望自己也能像织女一样美丽灵巧。于是,她们纷纷在 七月七日牛郞织女鹊桥相会的日子,向织女乞求智巧,称为“乞巧”。 思考:从资料中你读懂了什么? 学生交流汇报

3、。 小结:乞巧是人间的女子向织女乞求心灵手巧。 [设计意图:加深了解乞巧的来历及含义,为下文学习诗句作铺垫。] 2、认识作者。 二、明诗义,悟诗情: 1.初读古诗,认读节奏 (1)自由朗读诗句。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指名读诗。评价读诗。 讲解:7个字的诗,我们称它为七言诗。读诗时要有节奏感,这首诗的节奏是2-2-3。 (3)师范读。 提示:按节奏读诗。同桌间你读我听,我读你听,熟读古诗。 过渡:通过读诗,你好像看到了什么?学生交流汇报。 小结:我们读诗,只读准字音是不够的,还要边读边想像,这样才能真

4、正读懂诗的意思,品出诗的滋味。 [ 设计意图:初读古诗,要读准节奏,这是理解诗的第一步。让学生初步感知本诗的脉络。] 三、再读古诗,品悟意境         (1)出示:七夕今宵看碧霄①思考:这句诗中有两个字音相同,能区分吗?学生交流。出示:宵——霄。 指导学生区别字形、字义。引导理解:“宵”组词~元宵节 。“元宵节”是新年后的第一个节日,在晚上过。“宵”是晚上的意思。“霄”,是“雨”字头,从天上来。指天空。  ②想像诗境,谈谈自己的感受。 小结:七月七日夜空星光灿烂,诗人写下了美丽的的诗句:七夕今宵看碧

5、霄。这样优美的情景,怎不叫人想到牛郞织女在天上相会的故事?     板书:天上相会 过渡:牛郎织女在喜鹊的帮助下每年才相会一次,人们在“看碧霄”的时侯怎好意思打扰他们?所以我们读“看”字时,要轻一些。  ③指导朗读:七夕今宵看碧霄 过渡:是啊,牵牛织女千盼万盼,终于盼到了相会的时刻,他们的心情是怎样的? [ 设计意图:由满天星星,过渡到牛郎织女,需要学生有很好的想像力。指导朗读,是让学生静心感受时空变换带来的心理体验。通过读与想像,达到理解诗境的目标。] (2)教师范读第二句:牵牛织女渡河桥    指导朗

6、读。 小结:牛郞织女见面是多么喜悦,多么激动。让我们带着这样的感情朗读前面两句诗。 过渡:天上牛郎织女鹊桥相会,那地上的人们在干什么呢? [ 设计意图:由天上到人间,学生的思维在教师的引导下一步步拓展。本句诗不必详细讲解,学生通过分享前面的资料能明白含义。] (3)出示: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①自由读诗,想一想:从诗句中我们仿佛看到了家家都在做什么? 指名交流。 出示:古时,在民间七月七日是一个很热闹的节日,年轻女子对这一天兴趣最大。她们穿新衣,拜双星,并乞巧。乞巧的方式大多是姑娘们穿针引线验

7、巧,做些小物品赛巧,摆上些瓜果乞巧...... 讲解:其实,不管人们采取哪种方式乞巧,她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心愿:乞求自己能像织女那样心灵手巧。 板书:人间乞巧           过渡:七夕在古代也称为“乞巧节”“女儿节”。其实,小孩子、老人也喜欢乞巧节。我们认识一下这个节日。 ②出示资料袋:乞巧节    七月七日,俗称七夕、七月七,相传为牛郎、织女双星相会之日,故亦称双星节、情人节。七夕乞巧,这个节日起源于汉代,东晋葛洪的《西京杂记》有“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俱习之”的记载,这便是我们于古

8、代文献中所见到的最早的关于乞巧的记载。南北朝时南阳人宗懔《荆梦岁时记》的记载:七月七日为牵牛织女聚会之夜。是夕,人家妇女结彩楼,穿七孔针,或以金银鍮石为针,陈瓜果于庭中以乞巧。晋代周处《风土记》中记述乞愿有乞富、乞寿、乞子等内容,此后才以乞子和乞巧为主,故又称为巧节、乞巧节、女儿节等。 思考:读了投影,你明白了什么?学生交流。 过渡:读了资料,我们知道了人们乞求的东西可真多。你能从诗句中看出乞巧的人多吗? 指名回答。 汇报交流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