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0896135
大小:44.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8-10
《透明与不透明》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透明与不透明》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冀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P25—26的内容教学目标:1、科学探究目标:能按照物体的透光程度对物体进行分类。2、情感与价值观目标:愿意把本组的发现与其他组进行交流。3、科学知识目标:(1)、能说出将物体分为透明、半透明和不透明物体的依据。(2)、能正确说出光照到不透明的物体上会产生什么现象。4、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目标:能分别举例说出透明材料和不透明材料在生活中的用途。教学重点:对物体按透光程度进行分类。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教具准备:手电筒、玻璃、书本、卡片纸、小玩具、石头等。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活动过程:活动一:光能透过哪些物体?(一)激趣导入:师:(出示幻灯片)这节课我们学习第8课《透明与不透明》!师: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如果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物体时会怎么样?(出示幻灯片)这有3张图片,有3个不同的物体,透过物体,我们看小女孩的衣服,你看清晰吗?(生图1、图2、图3依次说一说) (设计意图:探究活动是从问题开始的,提出了研究问题后进行深一步的研究,学生成功迈出科学探究的第一步)(二)活动1透光实验:(尽可能地遮挡进入室内的光线,使房间变暗。)师:(出示幻灯片)活动1,光能透过哪些物体?老师给各个小组准备了一些物体,动手摸一摸,眼睛看一看,你认识哪个物体?(生答)师:进行这个活动,我们还要准备什么材料?(手电筒)手电筒怎么样去使用?师:活动的时候,将手电筒与桌面平行,手电筒与物体保持适当的距离,在更换被测物体时,保持这一距离不变。师:怎样进行活动?师布置活动要求:1.一位同学站在桌边,将一张白卡纸立在桌子上当屏幕。2.另一个同学拿着手电筒,手电筒与白卡纸之间要有一定的距离。3.第三位同学分别将桌子上各种物体放在手电筒与白卡纸之间,并观察白纸上的情况。师:我们要看屏幕上的亮光,白卡纸要一直竖立着!※注意安全:别让玻璃弄伤你的手哟!师:在进行活动前,请大家大胆地猜测,结果会怎样?(生答)师:实验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同学们一边活动,师:你还可以拿你身边的书、文具盒等试一试,它们能让光通过吗?活动开始!(设计意图:为学生提供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实实在在的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 活动结束,小组代表汇报结果。师:光滑玻璃、塑料是透明的物体,毛玻璃是半透明的物体,污物盘、厚纸板、泡沫书、石头、文具盒是不透明的物体。(三)认识透明、半透明、不透明物体的实际用途:(设计意图:放眼生活,让学生体会科学就在我们身边,科学服务于生活。)师:(出示幻灯片)请你仔细观察:哪些物体透明?哪些物体半透明?哪些物体不透明?(N名学生看着幻灯片说一说)师:(出示教材中灯罩的三幅图的幻灯片)人类非常有智慧,充分发挥透明、不透明物体的特征制造了许多产品,这是不同的灯,这些灯罩是用什么材料制成的?它们的透光效果一样吗?透光效果如何?(学生看着幻灯片回答:用不同的材料做灯罩,在不同的用途中达到满意的透光效果。)(出示幻灯片)师生交流:在生活中,把遮阳板放在汽车的挡风玻璃上遮挡刺眼的阳光,是不透明的;浴室的窗玻璃通常是花玻璃或毛玻璃是半透明的;把透明玻璃安用在教室和办公室的窗户或门上,我们可以更好的去学习,课下同学们继续用心去观察!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和科学素养,鼓励学生善于观察,积极参与,倡导学生自主、协作、勇于探究的学习精神和情感体验。)活动二:认识影子及影子的变化规律师:现在我们知道,1、透明物体能让绝大部分光通过,2、半透明物体只能让部分光通过,3、不透明物体几乎不能让光通过。那么光照在不透明物体上时会有什么现象?(生:会形成影子)(出示幻灯片)(出示幻灯片)师生观察影子图片。师:你会制造影子吗?做这个活动时,需要用哪些材料?(蜡烛、动物玩具、白墙当屏幕)怎样做才能更好的完成这个活动?师布置活动要求:1.将蜡烛、动物玩具在白色的墙边摆放好。(1人手拿蜡烛,1人手拿着动物玩具在白色的墙旁边站好准备实验;)师:我们要站在白色的墙边进行活动!2.将蜡烛前后、左右、上下移动,每个方向都要慢慢的、反复的移动蜡烛三次,仔细观察影子有什么变化?(教师带着学生肢体模拟活动1次,蜡烛点燃后要竖着拿着,烛光朝上方!要沿着水平方向移动!)※注意安全:别让蜡烛烫到或烧到你的手哟!用完后的火柴杆要放在污物盘里面!3.师:活动进行好的小组,老师可要给你们录像啊,分组活动开始!(教师一边巡视一边录像!) (设计意图:诱发学生探究的积极性,并感受到探究的乐趣、感受到自己的价值、感受到自己也能象科学家一样进行科学研究,并对自己的科学探究活动充满信心,在玩中体验学习,放手让学生参与自主探究活动的过程。)4.教师巡视指导;5.小组代表汇报活动时观察到的现象:蜡烛向前——影子变大蜡烛向后——影子变小蜡烛向左——影子向右蜡烛向右——影子向左蜡烛向上——影子向下蜡烛向下——影子向上6.教师播放1个小组学生的活动录像,鼓励学生!7.师生交流得出结论:光照射在不通明的物体上时会形成影子,影子的形状随光与物体之间位置的改变而改变。8.(出示幻灯片)课外拓展:师:生活中,人们利用影子做什么?利用影子拍照;利用太阳投射的影子来测定时刻师:日晷——古代计时仪器,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就非常有智慧了!(设计意图:引发学生的课外探知欲望,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 师:(心灵感悟)生活中处处有科学,同学们多动手、多动脑去发现科学,应用科学,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的丰富多彩!8《透明与不透明》教学反思让学生动脑想、动手做、动口说,是科学探究过程中都不可缺少的环节,教师如何让学生既动手又动脑、动口,积极主动地投入到科学探究过程中去呢?《透明与不透明》一课的教学给了我许多有益的启迪。一、活用教材,拓宽科学探究的空间《透明与不透明》这课是冀教版三下教材,我从教材编排特点和学生年龄特点入手,对教材进行合理地整合,采用新理念新教法进行教学。首先,引导学生大胆质疑,集体讨论释疑,以分组实验鼓励学生大胆操作,仔细观察,深入探究“物体的透光性”的关系。其次,学生动手实验,感受探究的乐趣。第三,恰当运用课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二、放手探究,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科学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以探究为核心。我在本课的教学中充分体现了这一理念。课堂上我抓住学生好奇、好玩、好动的心理,放手让学生进行实验,给学生提供了科学探究的机会,保证学生的探究时间,让学生亲自感悟“物体成像”的过程,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更增强了科学探究的能力,科学素养得到全面的提高。三、联系实际,加强科学与生活的结合科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在教学中,我注重科学与生活的联系,引领学生将生活中事例融入课堂,让学生真正领悟科学课与实际生活的联系,真正体验科学就在我们身边。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举报原因
联系方式
详细说明
内容无法转码请点击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