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0864301
大小:262.06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8-09
《【教学设计】《望大陆》(语文s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望大陆》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望大陆》是一篇略读课文。1962年1月24日于右任先生写下了感情真挚沉郁的诗作《望大陆》。这是他眷恋大陆家乡所写的哀歌,其中怀乡思国之情溢于言表,是一首触动炎黄子孙灵魂深处隐痛的绝唱,诗歌短小但感情真挚浓郁。◆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指导学生朗读课文,体会诗中所表达出的于佑任先生浓浓的爱国情感。2、使促学生独立认识“兮、殇”2个生字。3、能正确、熟练并有感情地背诵全首诗。【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朗读课文,理解了解诗歌的主要内容及作者表达的情感。【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体会作者表达的怀乡思国之情。◆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
2、】体会诗中所表达出的于佑任先生浓浓的爱国情感。【教学难点】指导学生朗读课文。◆课前准备◆课文朗读录音、PPT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朗读课文,体会诗中所表达出的于佑任先生浓浓的爱国情感。2、使学生独立认识“兮、殇”2个生字。3、能正确、熟练并有感情地背诵全首诗。一、解题,导入新课1、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样一件事吗?温家宝同志担任总理后,第一次与中外记者见面,在回答台湾中天电视台记者的提问时,深情的朗诵了一首诗,全场近千名中外记者沉默了,你们知道他朗诵的是谁的诗歌吗?今天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来学习这首诗——《望大陆》(板书
3、)。2、作者简介于右任(1879-1964)汉族,陕西三原人,原名伯循,别署骚心、髯翁、太平老人。诗人,书法家,政治家。清光绪二十九年举人。1906年追随孙中山加入同盟会,1910年与宋教仁等人创作《民立报》,1912年任南京临时政府交通部次长,曾致力于反对袁世凯的斗争。后曾任上海大学校长等职,1949年去台湾,1964年11月10日逝世于台北。3、背景简介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攻入南京,于先生撇下妻小被迫随国民党去了台湾。晚年,于右任孤居台湾,在大陆还有他的妻子和女儿,随着时间的推移,他对故乡、对亲人的思念越来越强烈,然而,盈盈一水的台湾海峡无
4、情地割断了于老先生的思念之情。有家不能回,亲人不能见,他过着凄凉冷漠的生活。1964年,于右任先生在台北病逝。后人从他的遗物中发现两张字条,一张上书:“我百年后,愿葬玉山或阿里山树木多的高处,可以时时望大陆。”旁注:“山要最高者,树要最大者”。还在“高”字旁划了一个圈,强调登高遥望大陆的心情。另一张纸所书即本文内容了。二、读课文,整体感知。1、教师提出学习要求。(1)我会读写生字。xīshāng兮殇(2)听读后让学生自由诵读全诗,要求读准节奏,读出情感,读出自己的理解(思乡、惆怅)(3)齐读,读出感情,读出味道。(4)指名两位同学诵读,集体评价优劣。
5、(5)指导朗读:·划分朗读的节奏每节诗之间停顿二拍,句与句间为一拍。·确定朗读的重音抓住关键词语以及富有表现力的修饰语。·把握感情基调感情:深挚、绵长的思念语调:低沉略带哀伤。语速:舒缓(6)齐读。三、研读中感悟1、理解诗意兮:文言助词,相当于现在的“啊!”殇:书面语。人没到成年即死去。Shāng“国殇”就是为国家而死的人。(于右任老人将自己的一生全献给了祖国,当他离开大陆不得回归时,他以“国殇”自况)2、体会情感诗作的第一节“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强烈地表达了自己的有生之年不能见到海峡两岸统一的失望之情,也流露出了一
6、位八十三岁的飘泊孤岛的老人对大陆的强烈的眷恋之情。诗作的第二节“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是痛彻骨髓的思乡曲,大陆有他的好友,更有他的至亲。诗作的第三节“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有殇。”这是仰天的叩问,四顾的茫然,天高地阔,就是不能见到自己的大陆和家乡。归期遥遥,此生是没有希望,山长水阔,何处才能望见故乡?生不能回到大陆与故乡,我死了,那就将我葬在台湾的最高的山峰之巅吧!总有一天台湾会回到大陆的怀抱。如果要等一万年,那就让我的忠魂在那高山之上站立一万年!(1)出示问题提示学生思考:两句“葬我于高山之上兮”与两句“不可见兮
7、”,何者更能表现悲怆深沉、爱国情挚、思乡意切的情感,为什么?小组合作讨论并作圈点批注,交流。(学生回答的有道理即可。)提问明确:“不可见兮”句表现力强一些。因为这两句直抒胸臆,分别诉说思国、怀乡不得的不能承受之痛,其言朴实,其情真挚。“只有痛哭”与“永不能忘”互文见意,使得思国、怀乡之情悠远、绵长。“葬我于高山之上兮”句更有表现力。理由是,这两句可以说是关乎身后事的遗言,流露出的是难遣之情、未了之愿――思念祖国、家乡、亲人,渴望两岸尽快统一。可惜诗人已经走近人生的终点,却又看不到两岸统一的一线曙光,可谓有死不瞑目之万千感慨凝聚于心,遂诉诸于文。“死后
8、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放翁之《示儿》为最好佐证。陆游一生空怀收复失地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