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初中物理《实物电路接线》教学设计的一些浅见_1

优化初中物理《实物电路接线》教学设计的一些浅见_1

ID:40730969

大小:105.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8-06

优化初中物理《实物电路接线》教学设计的一些浅见_1_第1页
优化初中物理《实物电路接线》教学设计的一些浅见_1_第2页
优化初中物理《实物电路接线》教学设计的一些浅见_1_第3页
优化初中物理《实物电路接线》教学设计的一些浅见_1_第4页
资源描述:

《优化初中物理《实物电路接线》教学设计的一些浅见_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优化初中物理《实物电路接线》教学设计的一些浅见钱定邦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按电路图在实物图上正确接线的练习,在初中物理电学中经常遇到。对简单电路和串联电路,学生一般不会遇到多大困难。但对有较多元件的并联电路,且当实物图电路元件排列位置与电路图有较大偏移时,不少学生会遇到困难。解决这一难点,使学生在实验操作时能正确接线,并对实物图电路的正确理解都是大有好处的。为使此知识难点的突破,我曾根据学生实际和教学效果,化繁为易有过三次教学设计的改进。题目:根据下面图1的电路图,用笔线代替导线将图2中的元件连成电路。图1图2第一次,我想在接线中将电路图与实物图的导线一一对应,将导线编号,便能达到目的。在教学中,

2、我定下接线方法:首先规定:1.对于伏特表可先删除,在所有导线连接完之后,再将伏特表并联在对应元件两端。(故下面电路图中暂没有将伏特表接入。)2.实物图上的接线,两根导线不能相交,否则要调整接线的位置。(以下接线教学方法都有此两点前提。)接线方法:41.在电路中,将所有导线按电流途径编号。(注:节点可归入相邻某个元件的接线柱中,如图3中带箭头的虚线标出。)见图3。2.按编号在实物图元件的接线柱之间一一对应画出,见图4。核对无误,即告完成。教学反馈:绝大多数学生在两至三遍教学后能按图正确接线。存在问题:教学过程看似简单,实际操作步骤繁冗,做题花费时间多。当实物元件位置与电路元件位置偏移较大时,不少

3、学生还会碰到问题,出现差错。第二次,经过思考,我改进了第一次的教学设计。我的思路是,将复杂的并联电路分解为较为简单的电路。将图5中虚线框内的元件(即两条支路部分元件)先连接好,只在节点A,B处分别留出一根导线。A,B处的导线对外来说可看作一个用电器的两根导线。然后再按简单电路连接干路。为使学生记住接线方法,遍了一套口诀:“串支路,并支路,留线头,串干路。”图3图4第二次,经过思考,我改进了第一次的教学设计。我的思路是,将复杂图5图64的并联电路转化为较为简单的电路。将图5中虚线框内的元件(即两条支路部元件)先连接好,只在节点A,B处分别留出一根导线。A,B处的导线对外来说可看作一个用电器的两根

4、导线。然后再按简单电路连接干路。为使学生记住接线方法,遍了一套口诀:“串支路,并支路,留线头,串干路。”教学过程:接线方法如下。(伏特表连接方法同前)口诀操作串支路先找出支路中①处的两根导线,将支路元件串联。见图5,图6。并支路分别将两条支路外②处的两根导线并联,同时将此两接线柱的某一接线接柱作为节点。留线头在上述节点处分别留出一根线头(A,B)。见图5,图6。串干路沿电流途径接干路。将A,B处的两根线头作为一个用电器的两根导线。(图略)教学反馈:学生较易记易学,做题速度比第一次大大加快。存在问题:遇到实物图中两条支路元件在电源的两侧,学生将此时的两条支路元件并联后作为一个元件看待有些困难,接

5、线也随之产生错误。为此,我经过反复比较思考,又一次改进教法。我的设计思路是,在并联电路中先删除一条支路,剩下的一条支路作为简单电路来接线。然后找出在已接好的电路中的节点,再在节点间接上被删除的另一条支路。这样的接线方法不是更简单吗!同样为了便于记忆,配上一套口诀:“沿电流,先串一路;找节点,接另一路。”教育过程:接线方法如下。(伏特表接法同前)口诀操作沿电流,先串一路先删除任一条支路。(如图7虚线部分)然后沿电流方向按简单电路完成一条电路4(如图7的粗线部分)的接线。见图8。找节点,接另一路找准节点是关键,并在对应的接线柱留出线头。如图8中的A,B处所示。最后在两线头A,B处接入另一条支路元件

6、。(图略)图7图8(有时为了使接线更简捷合理,还可以将接线作作一些调整。但是不经调整并不妨碍它的正确性。)教育反馈:学生感到易记易学,正确率大大提高。遇到实物图中元件的排列位置与电路图有较大偏移时,错误率也明显下降。在教学中发现,找准节点是教学成败的关键,其它问题就迎刃而解了。通过上述教学设计改进的过程,体会到初中物理教学看似简单,备课中的教学设计却值得研究,探讨和改进。教师在备课中应从学生学习能力的实际出发,设计符合初中学生学习心理的教案,才能在教学活动中,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易于理解,便于掌握。总之,教师应以人为本,不断优化教育设计,提高上课效率。2005年5月4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