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水线面双体船的发展与前景

小水线面双体船的发展与前景

ID:40502468

大小:28.66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08-03

小水线面双体船的发展与前景_第1页
小水线面双体船的发展与前景_第2页
小水线面双体船的发展与前景_第3页
小水线面双体船的发展与前景_第4页
小水线面双体船的发展与前景_第5页
资源描述:

《小水线面双体船的发展与前景》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小水线面双体船的发展与前景大连海洋大学12-1班摘要:小水线面双体船的优良性能在近些年里得到验证和发展,在特殊作业和高舒适性上已经得到认可。据不完全统计,截止2000年末,全球已建成的小水线面双体船为57艘,小水线面双体船的发展有足够的市场和潜力。引言近年来,随着海上运输方式的多样化以及人类对海洋资源的积极开发,对船舶性能的要求也逐渐发生变化。就海上运输来说,由过去只注重载荷性能和静水中快速性能而一味追求大型化和高速化的倾向,转为注重提高船舶在波浪中的性能。在客渡轮方面,为实现定期航行、高效运输以及舒适乘坐,提高船舶的耐波性和节能被摆在重要位置;在海洋开发方面,为了能在高海情下的广

2、阔海域进行海洋调查、观测、作业以及海洋平台输送人员等,迫切需要在波浪中具有较高安全性、稳定性和舒适性的多用途船舶;在军舰方面,为了使舰艇在宽阔的海域和恶劣的海情下执行任务,也迫切需要有波浪中能达到高性能要求的舰船。小水线面双体船(smallwater-plane-areatwinhull,SWATH)正是这样一种耐波性能极其优良,中、高速下阻力小,甲板面积相当宽阔,可以完成多种使命,满足各种航海要求的新船型。小水面双体船又称为半潜式双体船(semi-submergedcatamaran,SSC),其设计概念1905年由美国人Nelson提出,1932年Faust提出了SWATH船的

3、初步设想、,1946年加拿大人Creed、1967年美国人Leopold进一步予以完善并申请专利。这些设计在低速和中速时性能是较好的,但是都没有解决纵向运动稳定性这个航行安全至关重要的问题。1971年兰Lang提出了一个接近于现有小水线面双体船的设计方案,他用一根翼型剖面的横梁将两个片体连接起来,并借此保证船的纵向运动稳定性。1973年,世界上第一艘小水线面双体船“卡玛林诺”号与此方案十分相似。一些近海的半潜式钻井平台的设计也应用了小水线面双体船的概念“卡玛林诺”号和“海鸥”号(标题)1969年开始,美国海军船舶研究与发展中心DTNSRDC和美国海军船舶工程中心NAVSEC进行一系

4、列小水线面双体船的性能研究和方案设计工作。与此同时,美国的一些大学和私营公司做了不少小水线面双体船的研究工作,在这些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美国海军水下中心NUC于1970年开始了第一艘小水线面双体船的设计并于1972年在马里兰州柯蒂斯海湾的海岸警卫队船厂开工建造。这艘双体船总长26.80米,甲板长23.43米,宽19.27米下部主体长24.93米直径1.98米,吃水4.65米,排水量190吨(1976年改装后排水量增至217吨)有效载荷为30吨(改装后增至50吨),每一片体有二个支柱,支柱和主体用钢建造而横向连接桥的材料为铝,该船设计航速为25kn,由两台安装在连接桥两侧的燃气轮机通过

5、链传动装置驱动,二只装于主体后的螺旋桨推动前进,主机功率为3090KW,该船是作为海军支援船设计的,于1974年服役。1975年,在夏威夷进行的一系列验证性实船试验,内容包括:结构应力测量、测速试验、回转、振动、波浪上的运动测量的重要项目。上世纪70年代,日本三井造船公司在小水线面双体船性能及应用前途的研究工作取得引人注目的成果。三井公司是于1970年开始小水线面双体船的开发研究的,可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从1970年至1972年,主要从事基础研究。第二阶段从1973年至1975年,期间对排水量为400t和2000t的小水线面双体船进行了可行性研究,并完成了部分流体动力性能方面的模型

6、试验工作。在这一阶段的研究工作的基础上,三井公司选定了排水量为400t航速为25kn的小水线面双体船作为进一步研究的对象。第三阶段从1976年至1978年。期间,三井公司对上述选定方案船的流体动力性能、结构应力、推进系统、运动控制系统和船的总体设计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同时,作为开发研究工作的一环,开始了中间型试验艇“海上能手”号(MarineAce)的设计与建造工作。该艇长12m,为双支柱片体,全铝结构,与1977年10月完工,随即便开始了广泛的实船试验研究,后来该艇改建成单支柱片体后也做了各项实船试验研究,用来比较单、双支柱片体对流体动力性能的影响。第四阶段开始于1979年,主要的

7、开发目标是:在“海上能手”号成功的经验的基础上,研究446客位的小水线面双体客运渡轮。该船全长36m,最高航速为26.5kn,设计要求能在有义波高为3.5m的海况下航行。1979年1月该船下水,同年8月完工,9月份开始进行了全面的海上试航,目的是为了验证以理论方法或模型试验为基础的性能预报。该船后来被命名为“海鸥”号(SeaGull),自1981年2月至1982年7月共航行了4000nmile,仅6%的航次停航。“海鸥”号具有良好的耐波性,例如从1981年8月至198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