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0430127
大小:13.47 KB
页数:9页
时间:2019-08-02
《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白杨》一课教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白杨》教学设计设计意图: 以叶圣陶先生为代表的主流读写观认为"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写作的根是阅读","培养读的能力,也是一个目的","教师教得好,学生读得好,才能写得好"。可以看出,这一读写观是"阅读本位"的。我们今天的中小学语文教材以文选来组织单元,外挂写作练习,就是按照这一观念编写的。教学的中心是阅读,课堂几乎是讲读、串讲课文一统天下,这种状况也是由这一观念所决定的。这一观念从20世纪初就开始逐渐形成到今天,已经成为教材与教学中的"惯例"和教师的"集体的无意识"了。 其实,任何事物都不
2、是一成不变的,读写观也是可以改变的。现在提出"阅读,指向言语表达,指向写作","写作是阅读的目的","写作是语文能力的最高体现",这就与传统的读写观完全不同了。这一读写观是"表现本位"、"写作本位"的。说"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强调的是阅读对写作的重要作用;说"写作是阅读的目的",强调的则是写作对阅读的重要作用。这二者的指向是截然相反的,也表明了二者是互补的,他们之间的作用不是单向的,而是双向互动的。(潘新和、王崧舟«写作本位:读写观念的重构») 自然语文主张在语文学习过程中,了解言语内容,把握语言形
3、式,揣摩语言意图是三位一体的。通俗地讲,我们不仅要知道文章中写了什么,还应知道文章是怎样写的,为什么这样写。后两者与"写作本位"的读写观不谋而合。基于这样的考量,通过«白杨»,我想表达如下的教学意图:1.以培养阅读能力为取向,重文本内容的理解、感悟和积累。2.以培养写作能力为取向,重言语形式的理解、感悟和运用。3.以拓展阅读为延伸,重言语意图的揣摩和领悟。 对于«白杨»全课我设计了三大板块:一、环境描写烘主题。二、对话描写现情景。三、借物喻人明目的。以"写作本位"为主要价值取向,抓住环境描写揣摩写作
4、意图,紧扣对话描写理解言语形式,走近借物喻人领悟表达特点。教学目标: 1、体会环境描写对于烘托主题的作用。 2、体会提示语的运用和人物语言位置安排在人物对话描写中的作用,进行人物对话片断描写。教学设计:(检)课前交流: 1、天灰蒙蒙的,又阴又冷,长安街两旁的人行道上挤满了男女老少。---«十里长街送总理» 2、这是一间高大的宫殿式的房子,室内陈设极其简单,一张不大的写字台,两把小转椅,一盏台灯,如此而已。---«一夜的工作» 3、又一阵风,比以前的更厉害,柳枝横着飞,尘土往四
5、下里走,雨道往下落;风,土,雨,混在一起联成一片,横看竖看都灰茫茫冷嗖嗖,一切的东西都被裹在里面,辨不清哪是树,哪是地,哪是云…---«骆驼祥子» 师:认真地读一读,想象一下这些场面,猜一猜它们后面要写什么? (设计意图:课前检测能基于学生预习情况和现有水平进行有效作业设计;练习检测能根据课时进行有层次,有广度,有梯度的有效设计;作业设计有导向性和激励性,能直接影响课堂任务的完成效果。)教学过程:(阅)一、出示课题,板题«白杨» 1、交流:白杨是什么?假如你来写一篇«白杨»,你会重
6、点写什么?(外形、生长…) 2、作者是这样写的吗?课文实际上写的是什么?(回顾课文内容) 二、读文章第一自然段: 1、自由读,透过这短短的两句话,你看到了怎样的一片场景? 2、再读:"车窗外是茫茫的大戈壁,没有山,没有水,也没有人烟。天和地的界限并不那么清晰,都是浑黄一体。" 那些字眼触动了你? 训练说话:山让大地有了起伏,水让自然有了灵秀气息,人让世界充满生机。这里没有山,有的只是 ;没有水 ,有的只是 ;也没有人烟,有的只是 。
7、 3、再读,你读出了什么味道?读出了什么感觉?(黄沙漫天、一片荒凉、恶劣贫瘠) 师:这是环境描写,如果你独自置身于这样的原野,你会? 4、作者为什么要写这些,去掉行不行? 讨论交流:不行,这些描写对于下文表现白杨坚强建设者在恶劣的环境里扎根边疆,建设边疆有着重要的作用。 (设计意图:课堂教学能根据"测"的效果进行适当变化。教师能指导学生多层面,多角度边读边理解。并能引导学生抓住典型、精彩的语言信息得意得行,还能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引导学生对课
8、文进行个性化解读和理解。学生能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学,乐于答,互动交流,勤于思考。)(拓) 5、①、天灰蒙蒙的,又阴又冷,长安街两旁的人行道上挤满了男女老少。---«十里长街送总理» ②、这是一间高大的宫殿式的房子,室内陈设极其简单,一张不大的写字台,两把小转椅,一盏台灯,如此而已。---«一夜的工作» ③、又一阵风,比以前的更厉害,柳枝横着飞,尘土往四下里走,雨道往下落;风,土,雨,混在一起联成一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