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0423000
大小:32.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8-02
《《过零丁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从《过零丁洋》看古仁人的爱国之心”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分析一.教材分析:(一)课标要求:古代诗词的学习在整个初中阶段都占有很重要的位置。课标对古诗词诵读学习的要求是:有意识的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而在评价上,则侧重于考察学生记诵积累的过程和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文的能力。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这句话在今天有很大的意义,因为古诗语言精炼,情感强烈,节奏鲜明,意境优美,引导学生学些古诗,可以陶冶情操,丰富想象,还可以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兴趣和敏感力。我们的教材安排的古诗内容的学习,数量虽然不多
2、,但全是些名篇佳作,是我们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和审美教育的好材料。(二)教材地位:《过零丁洋》选自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二十五课,是南宋民族英雄,著名爱国诗人文天祥所作的一首七言律诗,所表现的是人的精神之美。《过零丁洋》正是表现了诗人在国家危难关头所展现的对国家的责任和坦然面对死亡的豪情,可以说这是一首非常经典的诗,对于以后同学们学习相关爱国诗篇有着很好的指导作用。二、教学对象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古代诗歌的学习已经有了很好的基础,能够通过自己的阅读、品析,感悟诗歌意境,体会诗文中所蕴含的情感。对于诗歌的朗诵也有一定的基础
3、,只是平时缺乏专门的训练,在朗诵的技巧和表现力上有很大的不足。三、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基于语文课程标准和三维目标的要求,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文天祥和有关文学常识,知道本诗的写作背景。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诵读法,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首诗,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情感。3.情感与价值观目标:学习并树立文天祥坚贞的民族气节和强烈的爱国之情。(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通过诵读法,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首诗,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情感。(2)教学难点:学习并树立文天祥坚贞的民族气节和强烈
4、的爱国之情。四、教学方法、过程及整合点(一)教法:①诵读法。诗歌的节奏、韵律要通过读来感受,诗歌所蕴藉的感情内涵也要用读来体会。本课教学按照学习的渐进性原则安排了三个层次的诵读,第一层读准字音,第二层读出节奏和韵味,第三层读出情感。层层深入,熟读成诵。②点播启发法。问题要精简,并且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使用不同的点拨手法。在学生主动学习交流的基础上,适当点拨,指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语,通过朗读,运用联想、想象,体会词的意境,理解词的感情。使学生学会阅读诗歌的方法。③电子教学法。心理学研究表明,视听结合更利于学生的学习。在教学的过程中
5、,使用投影仪,电子白板等现代化教学工具,下载相关的背景图片和视频,加深学生的课堂印象。由此可见,信息技术支持课堂教学创新,给学生学习带来了革命性变化。(二)学法①小组合作法。小组合作学习,解决较为基本的知识点,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培养学生学习方法,以利于学生终身可持发展。②自主探究法。在老师的相关提问和启发下,学生合作探究,探讨出课文的思想情感,发挥学生小组集体的力量,有利于挖掘学生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合作精神。(二)整合点:(1)播放相关视频,视听结合,加深印象。(2)介绍作者和写作背景,还原知识。(3)由学生
6、试读诗歌,老师巡回,并予以朗读技巧的个别指点,教师与学生之间进行指导与交流。(4)小组合组学习,进行分组交流。(5)知识拓展,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紧密联系。五、教学过程步骤(一)目标与内容教学方法整合点与软件导入:运用多媒体播放岳飞《满江红》视频营造氛围,感染学生,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创设情境法整合点:视听结合,加深印象。软件:多媒体步骤(二)目标与内容教学方法整合点与软件简介作者及背景知识。 大体了解作者的文学常识和写作背景传授法整合点:还原知识。软件:电子白板步骤(三)目标与内容教学方法整合点与软件读“零丁”之诗诵读:1、
7、由学生试读诗歌,要读准字音、把握语速、读出节奏、读出感情。老师巡回,并予以朗读技巧的个别指点。2、老师提出“诵诗擂台赛”。3、适时采访优胜者,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情感——沉郁悲壮。诵读法,点拨法整合点: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指导与交流。软件:多媒体播放器。步骤(四)目标与内容教学方法整合点与软件说“零丁”之事1、小组合作,讲叙文本故事。根据提示补充故事情节2、由个人总结3、读透事件内容:设计以下几个问题:①此诗首联写了个人和国家的哪两件大事?②颔联两句有何联系?用了什么修辞?有何作用?③颈联中“惶恐”、“零丁”有何含义?小组合作法,自
8、主探究法整合点:学生之间分组交流。软件:电子白板。步骤目标与内容教学方法(五)整合点与软件解“零丁”之旨1、尾联是千古传诵的名句,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有何现实意义?整合点:学生自主探究。软件:电子白板。步骤(六)目标与内容教学方法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