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0290961
大小:17.32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7-30
《【培优练习】《新时期的理论探索》(历史人教必修三)-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新时期的理论探索》培优练习一、选择题1.1992年,邓小平南巡时发表一系列谈话。他说:“总之,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反映现代社会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管理方法。”这一论断( )A.明确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 B.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C.确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D.推动了我国改革开放进入新的阶段2.“邓小平把人们想疯了的财富定义为人民的合法追求目标。政府
2、给政策、给条件、给机会,于是财富以及财富所能够实现的‘幸福生活’,变成了近在眼前的甘泉,而不再是远在天边的海市蜃楼。”材料主要表明( )A.政府改变了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主导作用B.改革开放调动了人民社会生产的积极性C.社会主义市场经挤体制改革顺利完成D.改革开放解决了社会主义的主要矛盾3.2017年是邓小平逝世20周年。他在南巡谈话中说:“证券、股市,这些东西究竟好不好,有没有危险,是不是资本主义独有的东西,社会主义能不能用?允许看,但要坚决地试。看对了,搞一两年对了,放开;错了,纠正,关了就是了。”邓
3、小平的这番讲话主要反映的是( )A.市场经济并不是资本主义所独有的 B.经济体制改革重心从农村转向城市C.设立沿海经济特区有必要进行试验 D.经济建设既要防“左”又要反“右”4.2000年2月,江泽民总书记提出了“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它是对150年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和中国共产党80年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光芒。促其形成的最主要因素是( )A.吸取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的教训 B.吸收了邓小平理论的精髓C.中国改革开放在城市全面展开
4、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二、材料题5.(25分)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这样的体制运行了三十多年,到(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东西方经济体制都陷入困境,不得不寻找出路。七十年代的滞胀标志着凯恩斯主义的破产。以哈耶克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为标志,欧美思想界开始转向,形成新自由主义理念。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接受个人责任、私人产权、市场制度等价值,表现在经营政策上就是撒切尔主义、里根革命等政策调整,政府对国有企业进行私有化,也放松市场管制。——摘编自秋风《新自由主义与中国的百年纠葛》材料二邓小平早
5、在1979年就指出:要使中国实现现代化,至少有两个重要特点是必须看到的:一个是底子薄,一个是人口多,耕地少。1980年4月,他又强调:“中国是一个大国,又是一个穷国”“不要离开现实和超越阶段采取一些‘左’的办法。”邓小平认为,“社会主义的任务很多,但根本一条就是发展生产力”,社会主义阶段的最根本任务就是发展生产力。只要按照“三个有利于”标准,即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各种方法和手段都可以利用。计划和市场两者“都是方法”“都是手段”,
6、当然都可以用来发展社会主义经济。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的优越性没有得到应有的发挥,计划经济体制,严重束缚和影响了广大企业和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邓小平说:“不改革就没有出路,旧的那一套经过几十年的实践证明是不成功的”。邓小平提出:“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反映现代社会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和管理方法”。——摘编自魏礼群《邓小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丰富内涵及重大贡献》(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概括材料一中的“这样的
7、体制”形成的背景与作用。(10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邓小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主要依据,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东西方改革的认识。(15分)参考答案及解析1.【答案】D【解析】材料讲述的是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的部分内容,在谈话中他提出了要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到中共十四大上才明确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故A项错误;十一届三中全会已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材料表明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建设已比之前更进一步,故B项错误;1987年中共
8、十三大已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时间不对,故C项错误;材料中邓小平强调社会主义也要吸收和借鉴资本主义的优势,这一系列讲话深刻地回答了长期束缚人们思想的许多重大认识问题,是把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推向新阶段的又一个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宣言书,故D项正确。2.【答案】B【解析】该项表述与史实不符,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人民的合法追求目标”、“政府给政策、给条件、给机会”,激发了人们追求幸福生活的愿望,调动人们的生产积极性,故B项正确;根据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