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科学概论--第十章_海底扩张与板块构造(下)

地球科学概论--第十章_海底扩张与板块构造(下)

ID:40177758

大小:2.05 MB

页数:18页

时间:2019-07-24

地球科学概论--第十章_海底扩张与板块构造(下)_第1页
地球科学概论--第十章_海底扩张与板块构造(下)_第2页
地球科学概论--第十章_海底扩张与板块构造(下)_第3页
地球科学概论--第十章_海底扩张与板块构造(下)_第4页
地球科学概论--第十章_海底扩张与板块构造(下)_第5页
资源描述:

《地球科学概论--第十章_海底扩张与板块构造(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活动型大陆边缘特点:火山地震等现象频繁沟-弧-盆体系发育陆坡迅速过渡为陡峭的海沟沉积物被俯冲过程带入深部大洋型地壳在此处向大陆下俯冲海沟是大洋中最深的地方例如太平洋两岸均属此类大陆边缘毕尼奥夫带的概念热点的发现:3、海底火山与火山岛链的意义热点与夏威夷群岛根据热点可以推测洋底运动速度大约是每年数厘米海底扩张说:二十世纪60年代初由美国地震地质学家迪茨提出,此后赫斯做了深入阐述:洋底在洋脊裂谷带形成、分裂,并不断向两侧扩张,同时老的洋底在海沟处俯冲消减,因而洋底不断更新,洋底扩张是刚性岩石圈在软流圈上运动的结果,运动

2、驱动力是地幔物质的热对流。洋脊轴部是对流圈的上升处,海沟则是下降处。如果上升流发生在大陆下部,就造成大陆的分裂和随后的大洋开启。地球磁极反转地球南北磁极大约以100万年为周期会反正反转。保持一定地磁极性的大阶段称为期,期间包含的短暂地磁反向时期称为事件。磁异常条带的发现洋脊涌出的玄武岩应当记录了不同时期的地磁反转情况,而且洋脊两侧应当呈对称分布。大洋底的磁异常条带的对称分布转换断层的发现转换断层是一种特殊的断裂构造海洋的开闭——威尔逊旋回(1).萌芽阶段:岩石圈受拉力变薄,地表张裂。(2).幼年阶段:海洋初成,海湾

3、式的狭窄盆地。3.成熟阶段:广阔的大洋,其中部为洋脊,两侧稳定大陆边缘。4.收缩阶段:沿稳定大陆边缘与洋底交接带,岩石圈发生断裂,洋壳俯冲形成岛孤-海沟或山孤-海沟。6.大陆碰撞阶段:海洋消失,大陆相碰,使大陆边缘原有的沉积物强烈变形隆起成山。5.结束阶段:大洋板块进一步俯冲,残留狭窄的洋盆。第三节板块构造学说1967年,美国的摩根、英国麦肯齐、法国勒皮雄等人,将海底扩张原理扩展至整个岩石圈,并总结提高为对岩石圈运动和演化总体规律的认识,这种学说被称为板块构造学说或新的全球构造理论,这个理论到今天仍然在不断充实完善

4、。基本内容:岩石圈被许多活动带如洋中脊、海沟、转换断层、地缝合线、大陆裂谷等分割成许多块体--板块,它们被驮在软流圈上作大规模的水平运动,致使相邻板块相互作用,板块边缘称为地壳活动性强烈的地带,板块的相互作用从根本上控制勒各种内力地质作用以及沉积作用的进程。板块边界的类型:离散型板块边界(拉张型边界):在此处岩石圈张裂,地幔物质涌出,形成新的地壳物质,因此这是一种生长性板块边界,这种边界伴随着高热流值和浅源地震,主要以大洋中脊为代表,还包括大陆裂谷。聚敛型板块边界(挤压型边界):两个相邻板块作相向运动,大洋板块在此

5、俯冲潜没,因此是一种消减性板块边界,常形成沟-弧-盆体系,伴随着强烈的地震、火山活动,这种边界以太平洋两侧为典型代表。剪切型板块边界(平错型边界):这种边界岩石圈既不生长也不消亡,只有剪切错动的边界,也会引起一定程度的地震和构造活动,以转换断层最为典型。全球板块划分何谓岩层产状三要素?有哪几种表示方法?如何识别褶皱并判断其类型?如何识别断层?岩层有哪几种接触关系?各反映何种地质意义?用板块俯冲观点解释全球火山地震分布规律比较两种大陆边缘的特征课后作业: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